​11月10日,随着第一罐混凝土沿着天泵长臂注入基坑底板,“海口经济圈”首例跨区域共建的环卫基础设施示范项目——海口市文昌市共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标志着区域环保协同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经济圈”首例跨区域共建环卫设施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13 11:22

04cd456ce88cc8dcec9a811a6536fb8b_965841b1dcf2063ac5580f442aa9b7db.jpg

在项目现场,天泵正在浇筑垃圾贮坑。(项目部供图)

11月10日,随着第一罐混凝土沿着天泵长臂注入基坑底板,“海口经济圈”首例跨区域共建的环卫基础设施示范项目——海口市文昌市共建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项目,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标志着区域环保协同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镇青山岭区域,由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电力与海口市城投集团共同成立中新电(海南)环保发电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项目。项目于2024年1月完成投资备案,随即启动环评与征地手续。

“此次浇筑的垃圾贮坑底板长72.85米、宽34.95米,最大板厚达1.9米,混凝土总浇筑量达3483立方米,需连续作业完成。”项目工程部经理张立健介绍,作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枢纽设施,该贮坑将承担生活垃圾的接收、暂存与初步处理功能,是垃圾资源化利用流程的起点。

据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120亩,总投资约8.5亿元,预计在2027年建成投用,届时每年可处置生活垃圾43.8万吨、厨余垃圾3.65万吨和粪便3.65万吨,将满足未来五到十年内海口、文昌两地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需求,并协同处理市政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和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显著提升周边地区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

同时,项目利用余热发电,预计年发电量约1.9亿千瓦时,上网电量达1.68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万吨,兼具资源循环与清洁能源供给双重效益。

自开工以来,中新电(海南)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科学组织、精准施策,有效克服台风、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全力保障工程进度。下一步,将持续发挥管理优势,强化安全、质量与进度管控,优化施工组织,确保各项关键节点目标顺利实现。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启动锅炉安装,正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龙易强 程佳琳]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