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解放精神铸自贸·青春美育绽芳华”——2025年海口市中小学生“青椰”艺术节艺术作品展即将亮相会展工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13 16:48

为纪念海南解放75周年,全面展示海口市中小学生艺术教育成果,由海口市教育局主办的“解放精神铸自贸·青春美育绽芳华——2025年海口市中小学生‘青椰’艺术节艺术作品展”将于11月21日至25日在海口市会展工场一楼展厅正式开展。展览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为核心理念,通过艺术作品与互动体验的形式,生动呈现新时代青少年的审美情怀与艺术风采。

美育成果荟萃

200余件学生作品集中亮相

本次艺术作品展共展出200余件海口市中小学生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皆为本届“青椰”艺术节的一等奖佳作,历时半年,经过多轮激烈角逐,在“班级—年级—校级—区级—市级”五级竞赛体系中脱颖而出,涵盖绘画、书法、手工等多个艺术门类。

其中,摄影作品以“最美校园”为主题,展出摄影类优秀获奖作品定格学生镜头中的校园风光与青春记忆,展现海口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

展览展出作品构思巧妙、技艺精湛,既体现了青少年对美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也彰显了海口市在推进美育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与鲜明特色。

艺术实践工作坊

沉浸式体验激发创意火花

展览特别设置了10个艺术实践工作坊,以艺术装置的形式进行沉浸式展出,集作品展示与互动体验于一体。观众可亲身走进创作空间,体验学生的艺术构思与创意表达,让艺术从“作品”延伸到“体验”,让观展成为一次与青春对话的过程。

这些工作坊不仅是师生艺术创作成果的延伸,更是美育创新的探索平台,让艺术教育在参与中浸润心灵、在体验中启发思维。

展中展亮相

“海澄文定屯”教育一体化成果集中呈现

本次展览还推出了特别“展中展”——“科技主题作品展区”,集中展出来自澄迈、文昌、定安、屯昌四市县的优秀作品。

这批作品以科技与艺术融合为核心,充分体现了“海澄文定屯”教育一体化合作的深化成果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新面貌,展现区域美育融合的丰富成果与时代气息。

今年艺术作品展联动海口经济圈“海澄文定屯”五市县共同呈现区域艺术成果,全方位彰显区域美育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当前,海口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已建立,海口市与澄迈县、文昌市、定安县、屯昌县教育系统正携手落实省委“一盘棋”部署,推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从科技画作到创意构造,从创新理念到未来想象,这一展区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前沿视角,也反映出海南教育在跨区域协作与美育融合方面的新探索。

未来,五地教育部门将继续深化协作,共筑自贸港核心引擎,共绘海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以美育人,共赏青春之光

“青椰”艺术节作为海口市教育系统的重要美育品牌,已成为中小学生展示艺术才华、交流创意灵感的重要平台。此次艺术作品展的举办,不仅将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校园艺术的魅力,也让美育成果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海口会展工场。图片来源:海口日报新媒体

01

展览开放时间

11月21日至25日,每天9:00—12:00,14:30—17:30(11月25日12:00闭馆),海口会展工场一楼展厅将持续向公众免费开放。走进展厅,感受青春笔触下的美与梦想,发现艺术教育的无限可能。

02

如何参观展览

诚挚邀请广大师生和市民游客入馆参观或参与体验各项活动,也请大家在馆期间听从工作人员指引,在指定区域活动,共同维护良好的场馆秩序。倡导大家绿色出行,大家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海口会展中心(万绿园旁):

路线1

乘坐13、29、43、48路,于“海口会展工厂站”下车,步行120米到达;

路线2

乘坐13、42路,于“龙华区税务局站”下车,步行182米到达;

路线3

乘坐3、18、28、37、39、42、54、57、72、83、92、K2路,于“人大会堂站”下车,步行216米到达。

[来源:海口网] [作者:]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