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曾祖母家住过的革命同志习惯叫她锦简婆,这个村也随着锦简婆被越来越多革命同志所熟悉。王绥远为曾祖母自豪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革命母亲的伟大。1961年,锦简婆去世,当时王绥远只有4岁。
   
 您当前的位置 :

锦简婆:家里挖地洞 保护革命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03-26 08:38


 锦简婆。记者 李幸璜 翻拍

  8月的文昌抱罗镇锦简村,绿草茵茵,田洋生机盎然。

  革命母亲锦简婆那句暗语“阿妈,侬回来了”至今还在村里回响,让后人世代传颂。

  今年60岁的王绥远,是锦简婆的曾孙。王绥远称,曾祖母原本姓周,他家姓王。当年在曾祖母家住过的革命同志习惯叫她锦简婆,这个村也随着锦简婆被越来越多革命同志所熟悉。

  生于1873年的锦简婆,出身贫苦,在生育两儿一女之后,丈夫外出五指山地区打长工,病死他乡。此后她独自一人将三个孩子抚养大。

  抗日战争时期,年过六旬的锦简婆带着孙女王桂英和外孙女林娟,做了大量为党组织传递情报、收藏枪支弹药、收藏信件、接济同志、掩护干部等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哪怕是在三更半夜,刮风下雨,或是枪声四起的情况下,只要听到“阿妈,侬回来了”的叫声,她就毫不犹豫地开门迎接革命同志。

  1961年,锦简婆去世,当时王绥远只有4岁。但是从他记事的年纪开始,每年的清明节,他总会看到一拨又一拨老人来到曾祖母墓前行跪拜礼。

  王绥远为曾祖母自豪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一位革命母亲的伟大。让王绥远最动情的是,有一年一名80来岁的老人来到墓前说道:“阿婆,原谅我不能下跪,我老了腿有毛病了”,说完深深鞠了一躬。

  “我们家老祖屋下面是空的,在上世纪90年代房子因地基下沉,墙都开裂了。”王绥远说。

  当年,锦简婆带着王桂英和林娟,利用夜间在村子旁茂密的灌木丛中先后挖了3口地洞,在自己家的柴房中也挖了两口地洞,同时还在自家的牛棚中砌了堵暗墙,用以掩护同志。

  1946年夏,叛徒带着国民党军到锦简婆家,将她和当时十几岁的林娟吊在树上拷打,要她们交出革命者。锦简婆嘴唇被打裂了,左眼也被打得凸出了。即使是这样,国民党军也没从锦简婆和林娟嘴里得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解放后,锦简婆被选为文昌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东省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母亲”称号。她1961年去世,享年88岁。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张期望 许春媚]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