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博鳌亚洲论坛已经迎来了十周年。在它十周岁之际,它以高品位、高格调、独具魅力的特色吸引了有史以来规格最高,数量最多的与会团体和采访团队。再一次向世人展现了“共赢”这一论坛始终致力目标的强大魅力。
论坛十周年,十个主题,一条共同主线——共赢。首届论坛的主题为:新世纪、新挑战、新亚洲——亚洲经济合作与发展。2003至2007五年中,论坛主题分别为,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亚洲寻求共赢: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连续五年,论坛主题都以“寻求共赢”为前提。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亚洲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为此,亚洲国家和地区积极探寻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以共同防御经济发展中的风险,谋求共同繁荣进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步拓展全方位合作;立足现有合作渠道,不断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双边合作,增强区域合作基础,实现开放式地区合作。十年前的今天,在20多场主题大会及议题分会中,与会代表以“合作”、“发展”为主线,就亚洲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亚洲次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展开讨论,就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达成了共识。
时间来到了2011年,今年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题与全新挑战。何为包容性发展?各位人士都有自己的解释。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包容中实现共赢式发展。即让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使经济增长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为亚洲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博鳌亚洲论坛十年,亚洲各国、各地区始终秉持着共赢这一宗旨在稳步发展、前进。从博鳌亚洲论坛成立那一天起,从26个国家的政要出席首届论坛开始,亚洲就开始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实现共赢是亚洲崛起和振兴的必由之路,是亚洲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寻求共赢符合亚洲实际和时代潮流的抉择。亚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需要亚洲各国政府和人民一起做出不懈的努力。
十年间,亚洲区域合作、亚洲经济一体化日趋成熟。2001年,中国成为第一个与东盟就建设自由贸易区达成共识的国家,随后,其他亚洲国家也纷纷加快与东盟的谈判步伐。2003年,曾中断的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重新开始,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建立了“10+3”合作机制。2004年,论坛在议题上向世界张开了双臂。2005年,论坛首次发布《亚洲经济一体化》白皮书,认为“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给亚洲一体化提供了平台。可以说,2004年至2008年是博鳌论坛的成熟期,是亚洲经济一体化机制日益成熟、亚洲开始走向世界的5年。而2010年1月1日堪称亚洲经济一体化的元年。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文莱6国相互取消关税,亚洲国家的32亿人民团结在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旗帜之下。
亚洲论坛落户博鳌是海南之幸。我们与世界一起寻觅博鳌亚洲论坛一年又一年的足迹,见证博鳌亚洲论坛一年又一年的变迁,感受博鳌亚洲论坛一年又一年的飞跃,可以预见,未来博鳌亚洲论坛将在亚洲和世界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海口网特约评论员 谢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