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浙江德清多名大人儿童血铅中毒4岁女童超6倍(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1-05-06 21:35

图为孟溪村儿童血铅检查单。江耘 摄

图为海久电池门口张贴的公告。 张恒金 摄

  图为德清当地政府免费为海久企业员工及家属进行抽血检测。 江耘 摄

 

  中新网湖州5月6日电 地处浙江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有多名企业员工及儿童被检查出血铅超标,有些甚至已经中毒。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的“海久”牌系列铅酸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缘何导致多人血铅超标、中毒?5月5日,记者实地调查采访。

 

  4岁女童血铅含量达720微克每升

 

  5日下午,记者在新市镇内碰到了海久企业的一名荣姓工人,他刚得知他四岁侄女在上海的检查结果,侄女的血铅含量达到720微克每升。据了解,16周岁以下的儿童,血铅含量正常值在0到100微克每升,720微克足足超出6倍之多。

 

  据杭州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朱晓霞介绍,16周岁以下的儿童,血铅含量正常值在0到100微克每升,“如果超过正常值一些,可能问题不大,但720微克每升已超过正常值很多,算非常严重的了,肯定是铅中毒。”

 

  “我侄女超了这么多,就算活了也没什么用了!”这位中年男子说到此有些哽咽。

 

  除了荣姓工人的侄女血铅超标,他自己的小孩也被检测出血铅超标。

 

  不仅是他们两个小孩,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有多名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子女以及附近村民的小孩被检测出血铅超标。

 

 

 

  小沈是海久电池厂边的孟溪村儿童,还没读书的他在4月被检测出血铅含量达165.2微克每升。就在小沈家附近,一名叫毛毛的小孩也被查出血铅超标。

 

  “毛毛近几年一直厌食、多动,有时候晚上睡觉会脚抽筋。我发现这些都是血铅超标的症状。”更令毛毛母亲揪心的是,宝宝刚被体检出多项身体指标不正常,“身高偏低,体重偏轻,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问过医生了,他们说小孩目前没有什么药物可以降低铅含量,如果不及时排毒,对以后影响很大。”小沈的父亲沈国泉很无奈,只能听医生建议买了点补锌的药物给孩子吃。

 

  记者在孟溪村采访过程中,多位海久电池的企业员工向记者投诉,他们的小孩血铅含量超标。有超出几十微克每升的,也有达到480微克每升的。

 

  “儿童属于敏感人群,如果血铅超标在其生长发育阶段,肯定对其会有影响。且主要在神经系统方面,引起智商下降或者相关能力方面的下降。”朱晓霞告诉记者,而且越小的小孩影响越大,因为儿童在幼年时脑细胞逐渐完善,1岁前长得最快,3岁前最关键。“铅中毒一开始可能没什么症状,属于非特异性的,单靠一些厌食的症状并不能说明是铅中毒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朱晓霞表示,在发现儿童血铅中毒后,应尽早采取措施医治,以最大程度减轻影响,“能否痊愈很难说,要看儿童中毒的严重程度,而且是否是在其生长发育阶段中的毒及是否持续在铅污染的环境下。轻者是可逆的,如果已经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了,则是不可逆的。”

 

  事件发生后,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浙江省环保厅会同湖州市、德清县环保部门进行调查,德清县也就此事也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并设立了专门的新闻发言人。德清县环保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沈玉林告诉记者,他们至今只了解有5名儿童血铅超标。至于记者所了解的一些情况,他表示不知情。而血铅达720的4岁儿童,他更是一无所知。而当天下午,这位儿童的家属就来到了新市镇镇政府内反映过情况。

 

 

  海久多名员工超标 企业体检未全部普及

 

  令记者意外的是,随着投诉的不断增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反映,他们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铅超标。

 

  杨正美,2005年来海久工作,两个小孩一个达到185微克每升,一个达到175微克每升。今年3月她体检时发现,自己血铅含量也达到299微克每升。

 

  “我从去年开始,一直感觉身体不舒服,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得很久才能好。今年3月时,感觉全身发软,因为知道铅有毒,因此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血铅超标了。”杨正美告诉记者,成年人血铅含量在200以内属于正常,但是她的含量已经达到了299。

 

  “我是在企业的流水线上工作,属于与铅接触不多的工种。”杨正美告诉记者,她知道铅有毒,平时很注意,工作一直戴口罩,每次回家都将工作服换掉,而且家里离工厂骑自行车也有15分钟的距离,她一直没想明白自己和孩子如何血铅超标的。

 

  沈玉林表示,像海久这样的铅酸蓄电池企业每年必须为员工进行一次体检,涉铅较重的岗位员工每年至少体检两次。

 

  但是,从2005年工作至今的杨正美表示,她之前一直没有体检过,“最近工厂让我们体检,但是体检单没有看见。”

 

  据企业员工介绍,海久对血铅超标一般不采取什么措施,除非血铅含量超过400微克每升,才会安排疗养。

 

  一位曾经疗养过的职工告诉记者,去年6月,企业通知他去疗养。所谓的“疗养”就是挂了3天点滴并休息了2天,之后继续照常上班。他还特意问了一位医生,当时他回厂时的血铅浓度仍有395微克每升。

 

 

  环保监测企业8年排放达标

 

  沈玉林告诉记者,2003年海久从杭州搬迁至德清新市镇,2004年投产,至今的8年时间里,环保部门每年至少对该企业抽查一次。沈玉林表示,这些年来,该企业的相关排放指标均达标。

 

  另外,4月30日,德清县环保局再次对海久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检测,包括周边10个点的水质、两个点的土壤,以及蔬菜、稻谷等进行取样。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水和土壤分别达到国家三类水的铅标准、二级土的铅标准,“采样的蔬菜、稻谷已送到浙江省农科院,结果要10天以后方能知晓。”沈玉林说。

 

  水土均正常,缘何如此多人出现血铅超标?沈玉林表示,他曾与卫生部门进行分析,企业员工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将工作服穿回家,将铅粉尘带了回去。另外,企业管理有问题,未能有效把好出门关。

 

  沈玉林还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企业已经向社会承诺,对血铅超标的大人和小孩予以医治,另外经医院鉴定,对其造成终身影响的,企业会负责到底。

 

  “我们已经对企业周边的职工和儿童及村民进行体检,时间从五月一号开始到八号结束,截至5月5日,已有285人来进行检查,16岁以下的儿童有18个。”沈玉林说。

 

  据孟溪村委书记张宏伟介绍,也已向该村村民提供免费体检,目前已有数百人进行了抽血检测。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前身为浙江海久电池有限公司,2003年入驻湖州孟溪村2009年3月完成股份制改造,职工约800多人。2008年该企业摩托车用电池系列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近几年,该公司一直努力上市。不过,由于此次血铅事件,该企业已经多日处于停产状态。

 

  海久企业员工和家属以及孟溪村村民体检结果目前尚未得知,具体血铅超标的原因也有待查明。记者将对该事件进行跟踪报道。

 

 

相关链接

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涉事企业承诺承担治疗费
浙江德清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一蓄电池厂接受调查
浙江路桥“血铅事件”追踪:拉网排查行政拘留24人
9部委彻查铅蓄电池行业 遏制儿童血铅超标高发态势
福建南安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初步认定为地质因素
“血铅”之责不能推给“政策变动”
浙江台州上百村民血铅超标 肇事企业关停一周仍恶臭

 

相关链接:
浙江台州上百村民血铅超标 肇事企业关停一周仍恶臭
“血铅”之责不能推给“政策变动”
福建南安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初步认定为地质因素
9部委彻查铅蓄电池行业 遏制儿童血铅超标高发态势
浙江路桥“血铅事件”追踪:拉网排查行政拘留24人
浙江德清多名儿童血铅超标 一蓄电池厂接受调查
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涉事企业承诺承担治疗费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江耘 夏毅] [编辑:陈肖梅]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