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国家统计局: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8-17 16:01

       (四)人口婚姻、家庭状况保持稳定

       2011年我国人口婚姻状况仍保持相对稳定,呈现出未婚比例低、有配偶比例高、离婚比例低等基本特征。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未婚比例为20.8%,初婚有配偶比例为70.8%,再婚有配偶比例为1.6%,离婚比例仅为1.3%,丧偶比例为5.5%。与2002年相比,有配偶比例、丧偶比例分别降低1.2和0.4个百分点,未婚比例、离婚比例分别增加了1.3和0.3个百分点。

       家庭户规模继续保持平稳下降的趋势,2011年,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2人,比2002年减少了0.37人。分城乡看,城镇平均家庭户规模不足3人,小于乡村平均家庭户规模。随着家庭户规模的缩小,以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为主的“二代户”是目前最典型的家庭户类型,其占家庭户比重接近50%,其次是一代户和三代户,分别为35.4%和16.9%,四代及以上户占家庭户的0.7%。

       二、积极就业政策取得成效,就业保持基本稳定

       (一)就业人员总量稳步增加

       201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6420万人,比2002年的73280万人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其中,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002年的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累计增加1075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4%;2011年末,全国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2002年的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累计减少7615万人,年均减少1.9%。

       (二)就业结构更加合理

       随着就业人员总量进入稳定增长期,就业结构优化步伐明显加快。

       1、城镇就业比重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持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乡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保持快速增长,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从2002年的34.3%上升到2011年的47.0%。

       2、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持续提高。随着非农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提高。十六大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36640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26594万人,年均减少1116.2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1568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2544万人,年均增加762.4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20958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7282万人,年均增加702.7万人。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2年的50:21.4:28.6转变为2011年的34.8:29.5:35.7。第一产业年均下降约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年均上升0.8个百分点。

       3、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随着国家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政策的实施,非公经济在吸纳就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1年末,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等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就业人员6536万人,比2002年增加4359万人,年均增加484.3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为12139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7871万人,年均增加874.6万人。十六大以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12230万人,年均增加超过1300万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三)就业质量进一步提高

       随着就业规模的稳步增加和就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1、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增加。在就业人员总量增加的同时,就业比较稳定、就业质量较高的城镇非私营单位[2]就业人员也呈逐年增加态势。截至2011年末,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已经达到14413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428万人,年均增加381万人。

       2、劳动合同签订率上升。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步规范,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企业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根据劳动力调查数据测算,2011年,我国各类企业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已经达到59.7%,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91.3%,提高11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为76.6%,提高26.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为46.9%,提高18个百分点;其他类型企业为61.6%,提高5个百分点。

       (四)城镇失业得到有效控制

       十六大以来,我国正值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就业总量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加剧。特别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对我国就业形势产生了较大冲击,使我国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我国政府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同时加强了对失业的调控力度,积极稳妥地应对各种就业矛盾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据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0%—4.3%的较低水平,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维持在1000万人以下,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本图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及一系列配套法规,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明确了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了覆盖中央、省、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五级管理、六级服务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网络,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发布、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到2011年底,全国共有县区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万多个,街道、乡镇服务窗口3.9万多个,覆盖了98%的街道和96%的乡镇,7.8万个社区(占全部社区的95%)和部分行政村聘请了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2002年以来,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累计为各类求职者成功介绍工作17868.2万人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26284所,累计组织技能、转岗、创业等各类培训9554万人次。

       十六大以来,我国的人口和就业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应继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总量增长,促进就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质量提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注:

       [1] 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省;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分地区人口未包括现役军人数,且未根据2011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进行修正。

       [2] 城镇非私营单位,指城镇范围内全部国有、城镇集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及港澳台商投资等法人单位,不包括私营法人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作者:聂丛笑] [编辑:聂锐 实习生 王宝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