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西方经济学——若不从政,将是权威学者
“当年,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宝贵的知识,与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受到北大精神的熏陶,我一生受益,一生难忘。感谢母校,祝福北大!”
龚祥瑞很欣赏李克强,但在学习中,李克强对经济法兴趣越来越浓。“北大法律系当时在经济法方面的大家不多,其中一个是芮沐。他也挺欣赏李克强的。”陶景洲说。
1980年,北大法律系成立了经济法教研室,芮沐当了第一任经济法教研室主任。两年后,留校的李克强去了这个教研室。
学生时代,几件小事让同学对李克强印象深刻。一次,一个外国专家来校办讲座,多次提及一个英文名词canonlaw。现华东政法大学校长的何勤华问李克强:什么是canonlaw?李克强告诉他,canonlaw就是教会法。这件事让何勤华很钦佩李克强的外语水平。
还有一次,陶景洲和李克强在宿舍争论英文单词“laymen”的含义。陶景洲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律师、懂法律的人”。李克强则认为“laymen”是指“不通法律的人”。最后证明,李克强的解释是准确的。
此外,何勤华曾结合《资本论》内容,写过一篇香港电影《至爱亲朋》的观后感。同学们都建议他给李克强看,称李克强看过许多西方经济学的书,对经济理论比较有研究。
据回忆,李克强看后诚恳地说:文章要发表有两个问题:一,文字太啰嗦;二,必须补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运作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学理论的新成果。
“他的意见实际上就是把文章给否定了。但我听了以后,感觉到他讲得还是有道理的。”何勤华听从了李克强的意见,只将文章作为习作,放进抽屉。
在钻研学术的同时,李克强还热心社会活动。他担任过北大法律系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校学生会负责人。“(学生会)常代会上……在文科学生中,李克强发言较多,而且见解尖锐深刻。”他的一位校友回忆。
在同学关系方面,李克强则是一个公认的热心肠。凡是同学有学习问题询问,他总有问必答。李克强在校学生会当干部时,同中文系接触较多。陶景洲说,姜明安曾委托李克强向一个自己心仪的77级中文系女生表白,李克强去了,回来后转达女生的回话:“姜明安的事让姜明安自己来说”。这件事最终没成。
1982年初,李克强作为全班十几位全优生之一毕业,并入选北大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马石江看中他的领导才能及沉稳性格,十多次找他谈话,要他留校任共青团北京大学委员会书记。
最终,李克强放弃出国,选择留校,分在北大法律系经济法教研室。同年,他成为北大团委书记,后又被调到团中央工作。
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他以《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一文获得经济学硕士。后来李克强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博士论文为《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这篇论文获得了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奖。
“当年,我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宝贵的知识,与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受到北大精神的熏陶,我一生受益,一生难忘。感谢母校,祝福北大!”2011年重回母校,李克强对北大学生这样说。
2002年,北大法律系77级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李克强作为同学代表之一发言。他时任河南省主要领导。现场氛围轻松,同学们不谈别的,只谈当年情谊和趣事。
30周年聚会时,已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没有出席,但他请当年和自己同在第一学习小组的丛培国转达了问候。
作为中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的学科奠基人,芮沐于2011年去世,享年103岁。陶景洲说,芮沐始终觉得,李克强离开教研室是一件憾事。
“如果不从政,在经济法领域,李克强也将成为权威学者。”陶景洲说。
(部分资料引用自《民主与法制》、《中华儿女》、《法制日报》等公开报道)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