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制度如何可持续?
关键是建立激励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郑秉文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统账结合模式,既有一定的再分配作用,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但目前,这样的初衷和目的并没有达到,主要原因是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未来权益和当前缴费的联系不紧密,没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失,导致参保人不愿意提高缴费最低年限,不愿意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新农保参保人不愿意选取高的缴费档次。这既不利于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也不利于提高参保人待遇水平。社保制度变成了一个“公共池塘资源”,其结果必然是“公地悲剧”。可以说,包括希腊在内的一些南欧国家社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此。因此,建立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是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关键。
加强激励设计的突破口在于尽快建立待遇水平正常调整机制。这一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尽快明确制度目标替代率,使之符合“保基本”、“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二是养老保险待遇要与最低工资、低保等相衔接、一盘棋,并充分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三是明确养老保险待遇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通胀率与经济增长率指数化挂钩的不同权重。有了待遇水平正常调整机制,就既能让参保人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又能激励参保人多缴多得,提高制度吸引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