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承认自己跌倒离真相也还差一步
来源: 红网 作者:晴川 时间:2014-01-13 16:31
扶老人送医后,却被指认为肇事者,自认无处伸冤的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吴伟青,在巨大精神压力下自杀身亡。截至昨天,对于此案当地警方成立的专案小组仍无明确结论。但曾声称“被撞”的老人周老汉却在家属不在场的情况下,承认是自己摔倒在地,与其此前的说法截然相反。(1月12日《新快报》)
“自杀以证清白”的当事人让人无限同情,也很自然地,人们会在主观上做出有利于他的判断。而如今老人承认“自己跌倒”,似乎也使得本来扑朔迷离的事件柳暗花明起来。只是请别忘了,这毕竟还只是一面之词。而且,跌倒老人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自己跌倒”的话来,细枝末节并不清楚,何况,其随后也予以了否认。所以,老人的话并不足为信,更不能作为证据呈堂证供。草率下结论为时过早,民意的欢腾和舆论审判反而更危险。
老人的“自己跌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的四川蒋婆婆的讹人事件。虽然各种证据都指向老人讹诈,但是否坐实似乎并不能让人信服。一者,证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眼见并不见得为实。二者,老人的恶毒赌咒言犹在耳。既然我们不认同其诅咒,同样也不该对“老人自己跌倒”深信不疑。三者,“自杀”并不表明仅仅是为了“自证清白”,因为高额赔偿完全可能成为其自杀动机。所以,在我看来,“自己跌倒”说离真相还差一步,还要继续努力寻找。当证源几近枯竭,而常规办法也已陷入山穷水尽之中,要想对事件定性,就得有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对于非常规案例,有时候,就该用非常办法。比如类似案件,完全可以使用测谎手段。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允许使用该手段,即便在刑事案件中使用,也不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测谎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手段,其作用不容低估。而且,在国外司法实务中,测谎准确率已达98%。对于类似本案中的当事人都是老人,准确率无疑会更高。即便测谎结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但测谎结果却可以与质证环节的证据相呼映证。这无疑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查清事实真相。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的民事诉讼案例中,已经引入了这一技术手段。只是囿于目前的法律限制,难以光明正大地走上公开。如果能特事特办,打破法律瓶颈,或许能拨云见日。强大的心理攻势,必然会少些讹人的侥幸。
跌倒老人恩将仇报,都源于金钱考虑。所以,类似事件一旦发生,人们随即将目光聚焦于我国的现有医疗养老保障体制机制的缺陷。是的,一旦跌倒没有后顾之忧,伸手就会变得不费劲,自己也能站起来。但这在目前毕竟受制于种种条件,难以梦想成真。一系列撞人讹诈事件已将诸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逼到了悬崖边下,岂能坐视不管?如何让人们重拾道德善意,守住人伦底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名声对任何人都堪比金贵。死为名声,活也为名声。所以,坐实真相,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说谎者,才是给死者,给老人,给公众最有力的交代,也是修复人性、彰显社会良知正义的最后手段。
“自杀以证清白”的当事人让人无限同情,也很自然地,人们会在主观上做出有利于他的判断。而如今老人承认“自己跌倒”,似乎也使得本来扑朔迷离的事件柳暗花明起来。只是请别忘了,这毕竟还只是一面之词。而且,跌倒老人是在什么情境下说出“自己跌倒”的话来,细枝末节并不清楚,何况,其随后也予以了否认。所以,老人的话并不足为信,更不能作为证据呈堂证供。草率下结论为时过早,民意的欢腾和舆论审判反而更危险。
老人的“自己跌倒”,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的四川蒋婆婆的讹人事件。虽然各种证据都指向老人讹诈,但是否坐实似乎并不能让人信服。一者,证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眼见并不见得为实。二者,老人的恶毒赌咒言犹在耳。既然我们不认同其诅咒,同样也不该对“老人自己跌倒”深信不疑。三者,“自杀”并不表明仅仅是为了“自证清白”,因为高额赔偿完全可能成为其自杀动机。所以,在我看来,“自己跌倒”说离真相还差一步,还要继续努力寻找。当证源几近枯竭,而常规办法也已陷入山穷水尽之中,要想对事件定性,就得有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对于非常规案例,有时候,就该用非常办法。比如类似案件,完全可以使用测谎手段。
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不允许使用该手段,即便在刑事案件中使用,也不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测谎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手段,其作用不容低估。而且,在国外司法实务中,测谎准确率已达98%。对于类似本案中的当事人都是老人,准确率无疑会更高。即便测谎结果不能作为直接证据使用,但测谎结果却可以与质证环节的证据相呼映证。这无疑有利于做出客观判断,查清事实真相。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的民事诉讼案例中,已经引入了这一技术手段。只是囿于目前的法律限制,难以光明正大地走上公开。如果能特事特办,打破法律瓶颈,或许能拨云见日。强大的心理攻势,必然会少些讹人的侥幸。
跌倒老人恩将仇报,都源于金钱考虑。所以,类似事件一旦发生,人们随即将目光聚焦于我国的现有医疗养老保障体制机制的缺陷。是的,一旦跌倒没有后顾之忧,伸手就会变得不费劲,自己也能站起来。但这在目前毕竟受制于种种条件,难以梦想成真。一系列撞人讹诈事件已将诸如“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逼到了悬崖边下,岂能坐视不管?如何让人们重拾道德善意,守住人伦底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名声对任何人都堪比金贵。死为名声,活也为名声。所以,坐实真相,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说谎者,才是给死者,给老人,给公众最有力的交代,也是修复人性、彰显社会良知正义的最后手段。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