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会议公报表明了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也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系统地提升到新高度。
响鼓还要重锤敲。要打赢全面从严治党这场持久战,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完善的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达50多部,令行禁止,言出法随,真说真干,抓铁有痕。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化方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意义。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记者注意到,全会重点强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等制度建设,织密监督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从顶层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深处、细处。
定基调:提升“四个全面”战略新高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并作出决定,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三五”规划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工作进行了谋划。六中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若干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展开,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
“四个全面”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的理念创新。从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了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必将有助于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贯穿党中央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锲而不舍纠“四风”,制定实施八项规定,发出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鲜明信号。
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从严从实作风;从深化纪检领导体制改革,完善巡视制度, 到扎牢党规党纪的“笼子”,中央领导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从“打老虎”、“拍苍蝇”,国际追逃追赃,到织密、扎紧制度铁笼,腐败存量正逐渐减少,不敢腐不能腐的氛围正逐步形成。一系列管党治党新思路新部署新举措和取得的重大新进展,有目共睹,赢得党心民心。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领导核心在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中至关重要。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这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
永葆赤子之心,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凝聚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增强“四个意识”。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党兴则国家兴民族兴。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需要以恒心和韧劲,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障。
应时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4个决不允许
“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被习近平视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和严格的规范,固本培元、激浊扬清、立规明矩、以上率下、继承创新。
当前党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何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内容: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纪律严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党的组织生活、批评和自我批评、党内监督、反对腐败等。这12个方面的重要内容,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全会公报提出4个决不允许: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涤荡“四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铁腕反腐,党心民心为之一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