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6月17日电 (记者陈静)近年来,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逐年升高,尤其在大中城市,更成为消化道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
最早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微创手术的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7日披露,中国首部机器人手术共识和相关操作规范已经制定完成,为中国开展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操作规范和可参照的标准流程,将推动中国机器人手术快速、安全应用。
据了解,截止至2017年5月该院结直肠癌团队的许剑民教授已完成1300多例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居全国首位。该院在世界率先开展机器人肠、肝同期切除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其结直肠癌团队的手术创新和成果已成为领跑者。
当日,1200多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中国港澳台地区以及内地的医学专家、学者17日共聚上海,聚焦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和诊断、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及综合治疗等研究热点。
当日,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三届中欧美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三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开幕。本次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联合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协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等22家学术单位共同主办。
欧洲肿瘤外科协会主席英国利物浦大学Graeme John Poston教授、前任欧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英国牛津大学拉德克利夫医学院DavidJKerr教授、世界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韩国庆北国立大学医院Gyu-SeogChoi教授及国内结直肠领域的55位知名专家在大会上发言。
为期3天的会议有望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中国结直肠癌临床诊疗和基础临床科研水平的发展,展示探讨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提供国际交流学习平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秦新裕教授当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快速康复外科(ERAS)和微创外科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恢复,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他同时指出,结合中国传统医学,采用泡饮中药大黄、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外敷芒硝等,也可预防肠梗阻和促进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此外,结直肠癌患者心灵创伤包括恐惧、疑虑、抑郁、焦虑等,这些心理问题会使患者丧失生存的勇气,影响治疗的效果。秦新裕认为,如果在治疗中融入人文关怀,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当日,16名特殊嘉宾现身会场,他们是经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确诊为非常晚期或转移性的肠癌患者,经过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重获新生,其平均生存时间超过10年,最长14年,年龄最大的患者已90岁高龄。
中山医院医院普外科许剑民教授介绍,该院结直肠癌中心建立了2500例患者组织标本库和7000多例患者的电子化病例管理库,包含详细的随访信息,最长随访时间超过15年。(完)
相关链接:
花香可治疗结直肠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