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之计,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彻底斩断走私冻肉流通的利益链。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社会民生>

杜绝盗挖走私冻肉须斩断利益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5-15 09:07

  日前,媒体报道了云南红河州金平县走私冻肉制品被老百姓盗挖的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每次将无害化处理的走私冻肉填埋之后,当地百姓就蜂拥而上,将冻肉挖走并流入市场。画面中,腐烂发黑的鸡爪、鸡翅和牛肉掺在垃圾中,腐臭的味道招致冻肉上滋生了蝇蛆。两年来,这里已经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事件被曝光后,金平县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对此次涉案的相关人员及车辆迅速展开调查处理。下一步将加大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从报道披露的情况看,当地村民挖掘走私冻肉的行为堪称专业化。尽管有上百人涌入现场,但却忙而不乱,每个人都有分工,若非长期磨合、协作,不可能会形成这堪比流水线的作业程序。

  而挖出冻肉的运销环节,同样令人神秘莫测。那些运输车辆以及交易接头的方式,很像影视剧中毒品交易的架势——分段负责,各司其职,警惕性极高,有着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尽管调查记者兵分几路,最终也未能搞清楚那些挖出来的走私冻肉究竟去了哪里。

  看到腐烂变质的冻肉被人挖出来“废物利用”的报道之后,公众的愤怒可想而知。尤其让人惶恐的是,这些动辄就是数百吨的冻肉到底运到了哪里?我们该如何捍卫我们的餐桌安全?谁能保证盘中的鸡翅不是从垃圾场里挖出来的冻肉?

  看完报道,一些网友不禁敬佩起深入险地调查的记者,要知道,在那样一个群体性盗挖的场域中,稍有风吹草动,记者就可能会面临不测风险。但同时,让人疑惑的是,这种群体性盗挖的现象和收购、运输、销售产业链已持续两年,尽管这桩“生意”十分隐秘,操作也很专业,但若想不露出一点破绽,可能性不大,而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何一直没有进行管制?仅记者现场看到的这一批涉私无主货物冻肉就重达249吨,两年多来涉及的冻肉总量,恐怕更为惊人。

  “垃圾冻肉”流向市场,当地政府显然是有责任的。一者,当地在冻肉处理以及后续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名义上是“填埋销毁”,实则仅为填埋,为什么不彻底销毁冻肉,使之失去再利用的价值?既然使用了混凝土覆盖,为何不多值守些时日?明知道老百姓可能来盗挖,为何不安排常态化的定时巡逻?

  此外,地方相关部门在食品监管上也是有问题的。肉品上市,必须有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等部门的验证批准程序。市场上出现了来历不明的肉品,它们是如何通过这些程序的,这颇值得追查。同理,既然这事已经持续两年,那么相关部门也应联网互动,追查肉品的源头和去向,岂能一直不理不察?

  当下之计,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彻底斩断走私冻肉流通的利益链。从现场管控、运输管理、销售渠道等若干方面,齐抓共管,共同发力,密织网络,严厉打击,还民众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当然,这一事件也提醒地方政府,应该尽快改进工作方式。收缴的走私冻肉应该如何处置?是否只有填埋一条道?进而言之,如何能够更加严厉地打击边境走私活动,从源头上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这些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态化的综合治理。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斯远] [编辑:王秋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