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口某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闲聊,听到这么一件事:近期,一个四年级学生盗用一名科任老师布置作业的工作帐号,私自向全班同学布置作业,还盗取了老师的Q币。老师发现后,当着同学的面打了该学生的脸,事后经鉴定,学生未造成任何皮外伤。不过,该学生家长到学校讨说法,向教育局投诉,要求该校责令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这位学生道歉,在家长群里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
此事让人想起,前不久,新闻报道称一教师因将学生默写古诗成绩传到家长群,被个别家长逼到辞职。诸如此类的家长“强势维权”事例不胜枚举,在国家教育部颁布关于教师不得体罚学生等相关规范教师行为的系列规定之后,有些家长动辄要求教师向学生道歉或精神赔偿,甚至孩子在课上吵闹、玩手机,在学校早恋,也容不得训戒劝导。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未必都是老师的错,父母可能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社会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下,有些家长总把老师对学生适当的批评和惩戒当成是对未成年人权利侵犯,导致一些学生变本加厉,成了“熊孩子”“小霸王”。老师适当批评学生,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走上正轨,形成良好的三观。
虽然当下的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所有的老师。孩子在学校时,老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其严加管教,父母应配合老师扮演好家长的教育角色,不能因为溺爱之心而阻拦,否则老师也很难开展教学工作,如此更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传授知识也要育人,对学生多一份耐心,多和家长沟通。同时,家长也多一份宽容和理解,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郑亚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