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暴雨过后的东西湖,风景如画,积水路段全部退水,吸引市民前来休闲游玩。 见习记者 程志 摄
人工湿地 吞吐之间降服“水龙”
8月11日,走进凤翔湿地公园,曲折延伸的生态透水园路旁,满目大叶油草,还有荔枝、龙眼、莲雾等多种热带果树。美舍河边,流动的生态长廊,清风吹拂,水波荡漾。
眼前的景象让市民潘在发深有感触。“昨天那么大雨,我以为这里也淹了呢,今天抱着碰运气的心情过来看看,公园内居然没啥积水。”潘在发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他的“发现”:公园之所以不怕暴雨,听说路是透水路面,今日一见真是名副其实。
王晨参与并见证了凤翔湿地公园的建设全过程。他介绍,沿岸的透水自行车道、火山岩挡墙、亲水栈道及带有净化水质作用的绿植,暴雨时都能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作用。
经过系统治理后的美舍河道,局部进行了拓宽,原来的堤岸变硬为软,退堤还河,构建内河湿地,增加了水体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接触界面,有利于河流自然渗透,河水自然净化。
公园内占地1.4万平方米的梯田湿地极为引人注目,在人工湿地中,紫色、粉色睡莲悄然绽放,每一块“田地”分种的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等不同植物,在风中摇曳生姿。湿地不仅好看,更实用,使得原来排入河道内的初期雨水可以通过内河湿地进行净化,以此保障了初期雨水的降解,解决了初期雨水污染的问题。
美舍河治理中,海口在河道两边的绿带空间构建起“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效果,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治蓄与增强排涝的功能。该梯田湿地分为八级,每一级80厘米高,由各种粒径不同的基质材料和生物填料颗粒组成,每三级梯田作为一个组合处理单元,污水在其间有组织地进行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垂直流动,通过填料的过滤、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物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