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母亲陈白羽的影响下,每天放学后阿良都在路上捡垃圾,为创造城市美好环境尽一份力。本报记者 高潮 摄
坚持善举 带动社会公益
家庭文明和谐关乎家庭成员福祉,也关乎社会文明进步。“放学路上捡一袋垃圾”,在琼台师范学院教师陈白羽的微信朋友圈,这条状态几乎每天都会更新,已经持续了近3年。从2015年10月开始,她就利用下班时间在回家途中捡垃圾,希望尽自己微弱的力量,让城市环境变得更美好。
每天下班后,陈白羽都会在海甸岛万兴路上捡半个多小时的垃圾。她用筷子夹起地上的瓶子、包装盒等,再把垃圾装到随身带的塑料袋里,扔进分类垃圾箱,即使夏天酷热难耐,她仍会坚持。
儿子阿良在母亲的影响下,3岁起就开始跟着母亲捡垃圾,已捡了3年。“现在儿子放学后,我还是会带着他沿途捡垃圾。”陈白羽的初衷,是希望孩子从小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养成环保理念,让他为创造城市美好环境尽一份自己的力,长大以后也能坚持做公益。
市民带着孩子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放风筝。本报记者 石中华 摄
陈白羽家的良好风气已经感染到了很多人,她的学生也默默加入到这个捡垃圾的公益行动,何妹妹就是其中之的一位。她刚开始看到老师的朋友圈时深受触动,觉得应该尽自己一份力为环保做点贡献,但慢慢地捡垃圾变成了她的一个习惯,坚持了快3年。如今在陈白羽的影响下,很多认识她的人也开始捡垃圾,捡垃圾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