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人自扫门前雪” 扫出城市好颜值
开栏语
文明塑造一座城市。今年是海口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后的首次复查测评,近日我市召开2018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工作动员大会,动员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抓好年度测评工作,不断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强化措施、巩固提升海口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擦亮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系列报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文明实践先进典型等,让广大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共建共享,营造浓厚的文明城市氛围,助力海口内外兼修,成为更加温暖宜居的文明之城。
“这是我小时候经常逛的忠介路,现在这么整洁好看了,得拍几张照片给我母亲看看。”从新西兰回来探亲的市民王迅举起手中的相机,对变样后的忠介路步行街连连拍照。
文明靓丽的城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建设者的初衷。“门前三包”制度的实施关系到市容和环境卫生,更是考验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以包卫生、包容貌、包秩序的责任方式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制度更是重中之中。2015年7月,《海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法规从制定到落地出台,再到平稳运行,把“门前三包”法治化,优化了城市秩序,成为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长效机制,一步步推动着城市管理落小落细落实。
责任书一签 “各人自扫门前雪”
琼山区凤翔东路为街道“门前三包”责任书签定试范街,府城街道共动员街道、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及全体网格员约300人,每天挨家挨户与辖区单位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率先在全区完成辖区“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工作任务,实现全覆盖。
“先前每到孩子上学、放学和大人下班的时段街道就堵,店家货品摆到路上,加上人流、车辆,走在人行道上都挪不开脚,叫喊声、喇叭声,吵得人心烦。现在大变样,商家规规矩矩,东西没见摆出来,店是店,路是路,又干净,又整洁。”家住富源小区的陈英老人见证着凤翔东路示范街在变化。
海德路上,门店员工将乱停的电动车扶到停车线内。见习记者 苏弼坤 摄
2015年7月,《海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颁布实施,海口通过宣传发动、加强培训、上图入库、严管重罚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市的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双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海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更加全面、具体、易于操作,海口相应出台了《海口市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实施方案》《海口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督查考评实施方案》《海口市市容环境卫生督查考评实施方案》,梳理了《违反“门前三包”的十大违法情形》,构建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及市容环境卫生治理法律法规体系(机制体制)的基本框架。目前,全市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的单位逾4.1万家,签订率100%。
12月10日,记者走访琼山区振发路、凤翔东路、大园路等地发现,很少有店门外摆放桌椅和水果筐的现象。一些店主表示,会影响环境,不摆出去,而且出摊、收摊少了很多活,人不累。
负责大园路保洁的环卫工龙瑞凤轻松不少。以前,从凌晨3点扫到下午5点半,这几百米长的街,似乎永远扫不干净。前脚扫,后脚又有人扔。“‘门前三包’后,店家基本改好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不但商铺门前私自安装的遮阳篷没有了,卫生环境也得到有效改善,电动车也都整齐排放。”龙瑞凤高兴地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