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夯实基础设施、搭建融合平台
加速“海澄文”一体化 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开栏的话
日前,海南省两会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会议号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狠抓落实,以最大力度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年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为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局面,《海口日报》2月2日起推出《学习贯彻省两会精神 展现省会城市新作为》系列报道,从“海澄文”一体化、菜篮子保供稳价、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规划水平提升等方面展现海口新作为新担当。敬请关注。
刚刚闭幕的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为推动“海澄文”一体化,海口扛起省会城市责任担当,主动作为,打基础、修跑道,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成为海南经济增长新引擎。
基础设施助力一体化
2015年12月,省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琼北综合经济圈,建设海南经济增长引领区,力争到2020年三市县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2016年省政府将“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海澄文”综合经济圈打造成全省最强劲增长极的目标。
“海澄文”一体化是指在“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海口市、澄迈县和文昌市三个市县一体化协同发展。近年来,三地抢抓机遇,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数据显示,近3年来,“海澄文”区域发展总体快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海口一直全力构建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
连日来,海口绕城高速公路美兰机场至演丰段项目工地热火朝天。作为海口江东新区设立后首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将朝着“海澄文”一体化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去年11月3日,海文大桥正式合龙。海文大桥建成通车后,海口至文昌铺前的车程缩短至20分钟,将率先实现“海澄文”区域内交通一体化。
去年12月28日,宽阔的江东大道(二期)实现功能性通车。江东大道(二期)项目施工方负责人鲁利军表示,江东大道建设过程中进行了路基拓宽等调整,以适应未来江东新区发展需要。目前,正在全力进行后续配套工作,争取早日正式通车。
加速构建半小时生活圈
为加速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海口充分依托美兰空港、海口海港,积极推进“东西双港驱动”,支撑“海澄文”一体化区域大发展。同时,海秀快速路二期、绕城高速二期相继开工建设;美兰机场二期,新海港区三期,马村港区三期、四期,定海大桥海口段连接线等项目稳步推进。
半个小时内,澄迈可以轻松享受到海口多种便利。同时,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内的盈滨半岛,是海口西海岸17公里黄金海岸线的延伸区,有海口的“亚龙湾”美誉,成为海口半小时生活圈组成部分;马村港虽在老城区域内,但早已打破了行政区划和空间壁垒,分担着海口秀英港的集装箱吞吐压力;位于老城内的海口综合保税区,成为“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产业的又一支撑点。
为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澄迈生态智慧新城与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两个园区在基础设施规划上已全面衔接,实现了道路对接互通,供水、供气、电力、通信、排污设施互连共享。盈滨海湾大桥为海口市区穿行至澄迈老城新增了一条便捷通道。老城经济开发区也已纳入海口城市轻轨规划建设范围,拉开了区域发展的交通“骨架”。
江东新区巧搭一体化平台
去年6月3日,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江东新区具备区位优势,是“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的东翼核心,是海口与文昌深度融合的关键区域,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集中,交通条件便利。同时,区内生态环境一流,后发优势明显,发展空间充裕,有利于统一规划、高水平开发。
为高水平高标准推进海口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去年以来,海口面向全球征集江东新区概念规划方案,最终评选出1个优秀方案、2个优良方案。1月27日下午,经过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多位国内顶级规划建筑专家的深入审查论证,海口江东新区总体规划在北京顺利通过评审。
江东新区总体规划明确了生态防护、安全防灾、空间布局、美丽乡村、景观风貌、公共服务、交通体系、市政设施、智慧城市等方面内容,并制定了2019年具体行动计划。海口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江东新区的建设,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大事,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立足长远,助力江东新区成为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综合经济圈发展的最佳平台。
相关链接:
刘赐贵:发挥“海澄文”一体化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示范作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