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控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事关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一些企业不想方设法科学治污,却挖空心思在监控数据上做手脚,且造假手法花样翻新,误导环境治理决策。
   
 您当前的位置 : 黄灯笼辣评>政治经济>

不能让假环保监控数据蒙混过关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9-05-15 09:40

  环保监控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事关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一些企业不想方设法科学治污,却挖空心思在监控数据上做手脚,且造假手法花样翻新,误导环境治理决策。日前,媒体记者调研发现,在全国多地严厉打击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的同时,一些企业仍不收手,作案手法更加隐秘,技术含量更高。个别监测设备提供商本应是环保监测的“守门人”,却为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留下“暗门”。环保人士建议,打假手段需多措并举,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监控数据安全可靠。

  随着环保监管趋严,一些企业为了应付检查,在环保监控数据上“动手脚”,就动机而言,是很容易理解的。对此,监管层面,不应该低估企业在数据造假上的可能性。

  事实上,有关环保监控数据造假的“障眼法”,此前早就有媒体总结。像偷梁换柱,篡改伪造监控数据;“阴阳台账”避监管,两本数据哄骗人;暗度陈仓,断污水注清水蒙混过关;为获好数据,给监测探头“戴口罩”等,尽管方式各异,但大致不外乎那几个环节,并不算多神秘。这次媒体报道披露一些企业除了修改设备参数、干扰设备正常工作外,还给监测数据设定上限,使监测数据“永远”处在达标范围之内,这种方式虽然说技术含量提升了,但内在逻辑并不难理解。所以,在认知层面,只要监管方面从常识出发,对于可能造假的环节有足够的重视,就并不难发现猫腻。

  谈及企业数据造假的泛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造假的违法成本远远低于企业的获利空间。的确,环保数据是环境监管的基础性信息,对于造假主体就应该依法罚到其肉痛。但是,相较于罚款的严厉,违规查处的高风险及明确的连带责任,对于企业而言才更具威慑力。所以,面对企业数据造假的花样不断翻新,环保监管队伍也应与时俱进,练就识别造假的“火眼金睛”。

  不过,“术”的层面之外,要让企业造假无处遁形,更重要的还是要彻底压缩监管“走过场”和造假的空间,让监管真正“真”起来。现实中,监控数据造假的主体不只有企业,像地方环保部门对监控数据造假的事件近些年就已曝光多起,如陕西西安环保局曾用棉纱堵塞国控监测站点的空气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偏低。身为监管部门却带头弄虚作假,其后果不只是造成某个站点的数据异常,也形成了一种恶劣的示范。更重要的是,国控监测站点的数据一旦被“污染”,也就让企业数据失去了参照对象,对造假的查处难度也就更大。因此,严治企业数据造假,更不应忽视监管力量内部的“自黑”。

  部分企业变着花样对监控数据造假,一方面说明当前环保监管的确让企业感受到了压力,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造假的常见,也意味着监管上的“猫鼠游戏”还依然客观存在,企业的侥幸心理还很普遍。要破解这一难题,还是要让环保监管的“最严尺度”变得稳定化、常态化,令企业对监管尺度有正常预期,以自觉将环保设备的投入纳入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去,而不是盼着监管放松。当然,在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之外,监管部门也应做好相应的服务,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治污难题,指导企业通过科学治污降低环保成本,这也是弱化企业造假动机的重要一环。

  (作者:朱昌俊,系媒体评论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昌俊]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