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商业契约”右手“技术暴力”
达达认为,“二选一”的本质是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排他性交易”,大平台要求商家在稍大一些的平台和稍小一些的平台之间“站队”,并对商家不进行强行选择的后果附加各类强制条件。这个过程中,获益的只有大平台本身,而受损的则是消费者和千千万万个商家。
达达表示,某些过程看上去互惠互益,实际上是不对等的商业契约。而且这种商业契约会随着商家对于“二选一”的不同反应,在“看似正常”和“暴力手段”之间瞬时切换。
达达举例称,据亿邦动力报道,阿里妈妈双十一大促资源位的内容营销专场,将选择30个爆款单品做TOP扶持,活动商品的要求起步佣金为5%。虽然对于消费者而言,东西还没开卖就贵了5%,但如果商家愿意签订合约,那么也可以视为“平台与商家间互相选择的正常市场行为”。但如果将“双十一大促资源位”变成“不得去其他平台参加双十一”,或者必须去微博上炮轰其他平台的商品“均未授权”,那么其无疑是不正常的市场行为。
达达表示,实施平台希望通过公关手段,将“二选一”包装成为一种互惠互利的短时约定,看上去是依靠温情脉脉的经济补贴手段来实现,背后实际隐藏着“下架封店于无形”的强劲技术暴力手段。
618期间,格兰仕因拒不配合“二选一”而遭遇流量和搜索屏蔽,并因此多次公开质问天猫,后者对此的回应则是“没有的事”。
尽管格兰仕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详细阐述了店铺遭遇限流和断流、订单量瞬间趋近于零的过程,但由于公众对于流量、转化率、搜索权重等电商专业概念相对陌生,因此对其过程和结果的认知并不明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尽管“二选一”已经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影响,但社会舆论对此类事件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
此前,阿里将关注度持续升级的“二选一”定义为“炒作令人生厌”。对于这一说法,达达表示赞同。
他补充表示:仅拼多多平台而言,从618前夕的赵大喜、美九苏(美的、九阳、苏泊尔)微博“炮轰”拼多多;到双十一前夕,三只松鼠、韩后等四家企业,在国庆当天以相同格式、相同口气发表“未授权”微博,这些商家的微博随即被洗稿变成数千篇“拼多多商品都是假货、山寨”的文章,背后的炒作和推手确实“令人生厌”。
“实际上,‘二选一’实施主体、传播主体和呼吁舆论端叫停的主体是同一个人,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商家对于‘二选一’的容忍已经绷紧至极限。”达达表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