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旧址 感受峥嵘岁月
3月6日上午,走进解放西路竹林社区入口处,一个三层石塔上,显眼的火炬形石碑镌刻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几个红色字体,标志着这条巷子内厚重的历史。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这里显得非常静谧,而在这片宁静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的激越与豪情——
94年前,琼岛的革命火种从这里开始燃烧,琼崖共产党人从这里走来,建立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
顺着指引,走过一条短短的小巷子,便到了中共琼崖一大旧址。该旧址原为邱氏祖宅,兴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1793平方米。邱宅的建造者是海口著名盐商邱爵一,其长子邱秉衡是著名的民主人士,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一生都在从事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邱氏祖宅坐北向南,二进四合院式布局,东西厢房,是典型的海南居民建筑。1924年,邱秉衡将宅院提供给琼崖中共党组织作为革命活动联络点,并以其商人身份作掩护,承担起联络、放哨等任务。
随着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邱氏祖宅召开,琼崖革命的“红船”从这里扬帆起航,揭开了可歌可泣的奋斗篇章,成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源泉。
百余珍贵文物 还原历史细节
在二进正屋内,正面悬挂着一面中国共产党党旗,屋子中央摆放着一张方桌,12张旧木椅围绕在旁,墙上大幅油画再现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时的场景——
1926年6月,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竹林里邱宅秘密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杨善集、王文明、罗文淹、冯平、许侠夫、周逸、何德裕、李爱春、黄昌炜、陈三华、陈垂斌、罗汉等人。
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青年人,在这个小屋子内,选举产生了琼崖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琼崖地方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关于职工运动、农民运动、政治工作、军事工作等决议。这次大会的十几位参会代表,大部分人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没有一位出卖组织或当过叛徒。
身处此景,仿佛让人回到那一天,耳边听到的是一声声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内收藏的奖章。苏弼坤 摄
这里收藏着100多件珍贵文物。在一个玻璃展柜内,摆放着几张泛黄的纸。管理处副主任陈鸿辉指着其中一张介绍:“这是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聂荣臻同志办公室的函件,写的是聂荣臻同志对参会代表之一杨善集同志英勇生平的评价。”
而对另一张边角已有磨损的纸,陈鸿辉更加深有感触,“这是罗文淹同志手绘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及工农红军活动区域图,你看看,每个革命根据地、每个指挥部所在地都标记得多么精细。”陈鸿辉凝视着这张手绘图,“这让我们看到了罗文淹同志对革命发展形势的潜心研究,在当时肯定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农民自卫军使用过的火药枪。苏弼坤 摄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