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琼山区三门坡镇文蛟村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不进村 产品卖得俏
摘果、装筐、装车……3月14日上午,在琼山区三门坡镇文蛟村村民蔡夫焕家的圣女果种植基地,三四十名村民正在忙碌着。当天上午,蔡夫焕共卖出圣女果 3000 多斤。连日来,农产品卖得俏,让文蛟村村民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文蛟村共有村民2800多人,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圣女果、番石榴、辣椒等农作物。受疫情影响,前段时间,农作物的销路困扰着村民。文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支部积极创新、主动作为,在确保疫情不进村的同时,让农产品走出村“门”,做到了复工复产忙、产品卖得俏,把疫情对村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主动作为 疫情期间保销路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文蛟村第一时间按照上级部门部署,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入户宣传、全面排查、设立卡点……文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支部带领全体村民,联防联控,把疫情拒之 “门”外。对于文蛟村来说,疫情不仅威胁着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一时间,虽然许多村民联系了熟悉的收购商,可是收购商不能进村,怎么办?
既要把好安全“门”,也要守好村民的“钱袋子”。文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支部经过商量,决定从全村的5个卡点,选出2个用于收购商和村民进行买卖,党员志愿者在点位进行24小时值守。
“收购商到卡点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对他们的货车进行全面消毒,并要求他们在卡点外等候。村民的农产品由各自拉到卡点处,我们做好交易过程中的防控监督。”文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泽望说,这样既保证村民安全,又保障他们的收入。
此外,文蛟村的党员干部还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联系收购商,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蔡泽望和村“两委”干部几乎每天都能帮村民销售上万斤农产品。
“受疫情影响,虽然价格偏低,但我们的销售量还不错。”文蛟村村民蔡宇说,目前,他们家的番石榴已销售五六千斤了,收入有近万元。
抓住重点 保障脱贫户收入
文蛟村村民陈兴法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于2016年实现了脱贫,并种植数亩番石榴、辣椒等农作物。
今年,受疫情影响,没有农产品销路的陈兴法十分着急。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吴多勋找到他,告诉他已经通过消费扶贫直通车帮他找到了销售渠道,订单一下来,就会及时告诉他,并叮嘱他随时做好采摘的准备。目前,吴多勋已经帮助陈兴法卖出番石榴1000多斤。
3月13日下午,记者见到陈兴法时,他正在给田地里的辣椒进行浇水。“在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近期,我家共卖出番石榴2000多斤,加上卖辣椒的钱,收入有七八千元。”陈兴法说,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他有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摘一斤毛豆有八九毛钱的收入,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虽然辛苦点,但是有钱挣,不愁日子过不好。”疫情期间,文蛟村脱贫户蔡才在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为承租户摘毛豆,稳定了经济来源。
当好“红娘” 帮忙解复产难题
“这块地的毛豆再有20天左右就可以摘了,对面那块地的前几天刚摘完。”13日下午,承租户成尚军正在给毛豆施肥。
每年春节期间,成尚军都会雇大量的人员摘毛豆。今年受疫情影响,外地人不能进村,找人摘毛豆成了大问题。“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经过商量,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支部对村里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了统计,及时为成尚军和村民‘牵线搭桥’。”文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闫汝营说,这样既解了成尚军的难题,也让村民有了更多收入。目前,文蛟村乡村振兴工作队和党支部已经帮助近百名富余劳动力牵“线”,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靠产业,文蛟村的田洋种植业方兴未艾。圣女果、番石榴、毛豆、辣椒……放眼望去,各种农作物错落有致、长势喜人。看着田地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蔡泽望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