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公屏”,你可读懂?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给田广生的“舍身取义”匾
这块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表彰抗日英烈而颁发的“舍身取义”牌匾,长250厘米,宽80厘米,质地为杨木,蓝底黄字,匾的正中位置从右到左镌刻四个金色大字“舍身取义”。字的上方阳刻一方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匾的左侧竖刻“山交编村全体干部群众敬立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五日”。匾的右侧竖刻几行字:“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给—英勇的广生同志:你在民族革命当中,任人民武装主任,历经与敌伪斗争数载,不屈不挠,始终保卫群众利益,勇敢积极,为革命坚持到底。不幸于三十三年四月十五日被敌包围,为保护群众退却牺牲敌手,血迹垂世、英名不朽,凡革命志士踏血前进,庚续革命成功矣。”
这块匾由当时的一位小学教师曹逢春书写的,长久以来一直悬挂在田家的大门口上方。
田广生,又名田景云,山西武乡县故城镇茅庄村人,曾任武乡县武西区武装部民兵主任。1944年在带领民兵武装进行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群众,与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
1946年4月15日,山交编村全体干部群众聚集在山西武乡县故城镇茅庄村的田广生家,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奖给田广生“舍身取义”匾悬挂起来,以表纪念。
“久”久为功,拨云见日
纸张早已发黄,印刷时间、版本不一的《论持久战》
这几本书纸张早已发黄,印刷的时间、版本都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主席在抗战时期发表的重要著作。在关键时刻,它拨开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为抗战胜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七七事变之后,1938年5月,经过10个月的全国性抗战,多数中国人心里的迷雾越来越重,中国会不会亡国?抗战到底要打多久?如何才能取胜?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毛泽东感到,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一个总结性解释,来回答人们心中的疑问,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观点进行批驳。于是,1938年5月,在延安的窑洞里,他废寝忘食地写下了这篇《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不仅在延安、武汉等地发行,还被翻译成英文,流传到海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全文虽然只有5万多字,但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信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