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知报国心
吉鸿昌夫人胡红霞在抗日时期为吉鸿昌送武器时用的皮箱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8岁参加西北军,作战勇敢,机智超群,由一名普通士兵一步一阶升至军长,后由同情革命到信仰革命,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身在欧洲的吉鸿昌毅然回国,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奔波于京、津之间,联络爱国志士,反蒋抗日。
吉鸿昌与夫人胡洪霞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为抗日救国壮烈牺牲。临刑前,天下着茫茫小雪,他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悲壮诗句:“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弹“孔”呈(真)相
第29军无名钢盔
第29军钢盔是1985年修复宛平城墙时,在城墙下出土的,由建筑公司将它交给当时的卢沟桥文物所,后转交抗战馆筹委会陈列办公室。钢盔中子弹共17枚,钢盔是椭圆带沿的帽式,通高27厘米,口径32.5厘米,钢盔顶部缺损,整体锈蚀,是驻扎在卢沟桥宛平城的中国第29军使用的。这个“经历”过七七事变的钢盔为国家一级文物。
如此多的枪孔,是来源于83年前那场激烈的战争。1937年7月7日夜,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声称演习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方严词拒绝后,突然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并炮轰宛平城。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七七事变”由此爆发。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