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日,我们迎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忆往昔,那是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展未来,那将是一段永不会被尘封的记忆。它刻在漫漫历史长卷中,它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它还有着更具象的表达,更细节的“呼吸”。铭记历史,是为了启迪未来。值此周年纪念之际,央视网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出品12张抗战文物纪念海报,让那些峥嵘岁月里的“微表情”带你走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初心。(策划/张莉,设计/刘京京,鸣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钵”撒革命火种
煎饼鏊子,“英雄母亲”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
邓玉芬老人是一位广为传颂的“英雄母亲”,北京密云县人,一生务农。为了革命事业,她舍家纾难,先后送丈夫和5个孩子到抗日前线,被当地人民誉为“当代的佘太君”。
这是邓玉芬为八路军伤病员制作干粮的炊具,学名煎饼鏊子,当地称为米黄钵钵。抗战时期条件非常艰苦,邓玉芬老人省吃俭用,将节省出来的粮食用煎饼鏊子制成干粮,送给八路军伤病员,好让他们早日养好伤,重上战场多杀敌人。
特殊家“封”
“刘老庄连”李云鹏烈士的照片和平安家信信封
这是一组刘老庄82烈士中李云鹏烈士的一组文物,为李云鹏写给家人的平安家信信封、李云鹏的照片及1983年颁发的烈士证明书。这组文物成为亲人对李云鹏烈士惟一的回忆,也填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关于刘老庄这个烈士团体文物的空白。
李云鹏(1902—1943),原名李亚光。1939年参加抗日宣传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3月,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机关转移,新四军第7旅第3师第19团第2营第4连奉命在刘老庄阻击敌人。18日晨,全连82人不畏强敌,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30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他们是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卫生员杨林彪……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论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将该连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