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玉兔”奔赴广寒,“天问一号”造访火星,京张高铁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中国天眼”注目宇宙,“蛟龙”“海斗”深潜入海……伴随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真,每个人的生活也于细微处发生着悄然改变。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获与转变】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加速奔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0-11-19 22:19

“嫦娥”“玉兔”奔赴广寒,“天问一号”造访火星,京张高铁风驰电掣,港珠澳大桥四通八达,“中国天眼”注目宇宙,“蛟龙”“海斗”深潜入海……伴随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真,每个人的生活也于细微处发生着悄然改变。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创新的力量喷涌迸发,创新创业的浪潮席卷全国,带动着社会经济生活向着未来加速奔跑。

挑战0.02毫米

作为当今世界顶级技术产品,厚度0.02毫米的软态不锈钢精密箔材的“手撕钢”,堪称钢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第五代移动通信(5G)、石油化工等领域。由于工艺控制难度大,曾长期被日本、德国等少数国家垄断,我国只能长期依赖进口。每年进口总额超百亿元,而且被限制只能进口厚度在0.03毫米以上的材料。

“这个目标太高了,我们经不起折腾啊!”“之前就请德国专家进行过研发,试验了许多次都不成功。”……2016年2月,刚刚走马上任的太钢精带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王天翔一提出想做“手撕钢”,就令公司上下一片哗然,反对声不绝于耳。

“跟在别人身后奔跑,即使再好,也是老二。要干就干最好的。”王天翔的笃定和真诚打动了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愿景,他们决定拼一把。之后两年中,他们攻克175个设备难题、452个工艺难题,历经710多次失败,终于突破了钢质纯净度、产线工艺、控制水平、高等级表面精度、产品性能五大核心工艺技术,最终在2018年实现“手撕钢”量产。

相比日本、德国等国家生产的窄幅“手撕钢”,太钢精带研发的600毫米宽幅“手撕钢”是高于行业标准的前沿产品,受到市场热捧。“以前都是销售人员背着产品找市场。”太钢精带销售部长曲战友说,“但是今年主动找上门合作的订单量成倍增长,有些应用领域是我们都想不到的。”

image.png

太钢精密带钢公司员工展示“手撕钢”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但掌握核心科技的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却凭借“手撕钢”实现“逆势飞扬”,不仅稳定住了产能,还在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今年前三个月,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68%。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再到构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创新不断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为进入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随着中国在创新领域由“追赶”逐渐变为“并跑”甚至“领跑”,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会更多。

见证百年铁路变迁

王帅,人称“小王”,是京张高铁张家口客运值班站长。王富强,人称“大王”,是京张高铁东花园北站消防综控室综控员。因为父子俩同在张家口车务段工作,大家亲昵地称呼他们“大王小王”。

如果算上王帅的爷爷,他们一家人可以说是祖孙三代都是铁路人。生在张家口、长在铁路旁,一家人的工作生活与新老京张铁路线密不可分。

王帅爷爷那个时候还是蒸汽机车时代,从张家口至北京不到200公里的距离,一个单程就要7个多小时。

王帅父亲赶上了内燃机时代,列车到北京的时间从7个多小时缩短至4个小时。

王帅最早在北京客运段石景山站工作,三班倒。如果第二天上班当天晚上就得走,而下班即使在北京坐最早一班列车,到家也得下午14:00点。那时候王帅就想:缩短通勤时间就是最幸福的事儿。现在高铁只需1个小时左右,“从爷爷那个时候到现在,铁路发生了质的变化,普客到高铁,年轻化素质化;绿皮车到高铁,配套越来越完善。”王帅说。

image.png

京张高铁首趟复兴号智能动车组G8811次列车

京张高铁全长174公里,是我国智能化水平最高的一条高铁线。在这条百年铁路线上,以350公里时速飞驰的高铁应用了北斗导航、5G、刷脸进站等一批“黑科技”。在12公里长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原本需要78分钟才能翻越的“人字坡”,“复兴号”只需一眨眼的功夫。

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中国楼……科技的发展让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梦想照进现实”,也编织起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希望版图。

设计最美“飞天弧线”

image.png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四川西昌。搭载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长征三号乙遥三十火箭点火升空,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之旅。

两千多公里之外的北京,在第一时间收到捷报后,余梦伦院士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就在发射前一天,前方打来电话和他讨论有关火箭发射的技术问题,最终得到顺利解决。

余梦伦所在的班组是航天科技一院一部11室1组,承担运载火箭从离开地面到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的弹道设计,是中国首个以院士姓名命名的高科技创新班组。

弹道设计通俗地讲,就是为运载火箭设计飞行轨迹,包括确定火箭起飞的地点、发射方位、飞行姿态,确定飞行的高度、速度、运载能力等等。这是一段大约25分钟左右的飞行路程。

“好比在天上修铁路,唯一不同的是,火箭的路线设计需要更智能。”余梦伦院士说。

多年来,从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到将“嫦娥”探测器送入奔月轨道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我国许多火箭飞天任务的弹道设计都是由“余梦伦班组”完成的,他们也成为中国探索浩瀚星空的见证者。

“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舞台好戏不断。2016年,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中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2019年,“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具备海上发射能力的国家;今年起,“长征五号”系列火箭迎来了高密度发射,从执行空间站首飞、首次火星探测到空间站核心舱发射,大火箭的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不断攀升的航天发射能力,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来源:央视网] [作者:孟利铮] [编辑:林靖钧]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