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案例五:创建管理体制扁平化、土地置换规范化、科研合作国际化的国家公园新模式
首创扁平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双重管理的国家公园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在生态搬迁方面,开创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置换新模式;打造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海南长臂猿联合攻关新机制,海南长臂猿家族群和个体数有所增加,新形成第5群并添一幼崽。
海南划定4403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总面积的七分之一)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域,将海南岛95%以上的原始林,55%以上的天然林等生态区位最重要的区域纳入实施严格保护。实施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构建生态廊道,将原有的19个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天然林和公益林林区进行了连通,有效增加扩展了野生动植物的适宜生境。试点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制度创新案例六:创建市场导向人才评价引进新机制
海南先后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2020)》《海南省服务贸易境外人才工作岗位目录》等文件,建立人才分类精准评价和引进机制,做到评价有依据、引才合需求、日常服务管理到位、用人市场说了算,打造自贸港全领域人才评价新标准。
突出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比如以3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5万元、3万元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标准作为人才评价依据;形成了外籍人才工作许可的“四方目录”科学管理机制,用人单位可根据公布目录自主引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外籍实用型人才;明确“将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下放至具备条件的市县、园区、重点用人单位”。
自2018年4月13日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均超过100%,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有11000多名外籍人才来琼工作居留,同比增长超过50%。
制度创新案例七:打造政务信息化、生活线上化、服务链上化的“码上办事”综合平台
海南以“海南健康一码通”为基础平台,在全国首创基于“码”的个人数字空间,打造一码通行、码上办事的服务性综合平台,形成海南自由贸易港综合服务“线上单一窗口”。
通过“一码通办”,将公积金、社保、公安交管、出入境、教育、扶贫等十大类个人政务服务整合成为专题服务,市民可在“码上办事”APP实现政务事项的掌上预约、掌上办理、掌上跟踪,平台提供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2691个,涉及政务服务一体化、警民通、信用、公积金、社保、国际国内投资、人才服务等多个领域,已接入可掌上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59个、公共服务166个。
此外,鼓励企业入驻“码上办事”APP,覆盖交通出行、航空、跨境购、离岛免税等多个领域。
制度创新案例八: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免检用票即时办结
海口市创新实施增值税发票申领“白名单”制度,率先为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的优质企业提供最大尺度的用票自由--“免检用票、即时办结”,帮助入围“白名单”企业尽快回笼资金、加速资金运转,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自8月1日制度上线至11月9日,“白名单”企业共计办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发售10053户次,发票份数总计837423份;共有1491户企业被剔除出“白名单”,1659户企业被新纳入“白名单”。
截至11月9日,海口入围“白名单”企业共14139户,惠及全部正常用票一般纳税人的72.27%,所涉及的税收收入占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税收总量的71.71%。
制度创新案例九:“评价增信+金融服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海南率先推出了“评价增信+金融服务”模式,即将民营经济人士的综合评价结果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增信方式来获得银行信贷服务;推出“综评贷”产品,对已进行综合评价的申贷企业,银行按照“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原则,在贷款方式、贷款条件上实行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按等级享受银行信贷政策。目前海南已发放“综评贷”6笔,合同金额合计1亿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