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长滨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学校供图
问题:作业如何“有减有加”?
2月22日,春季新学期开启,这意味着《防控指南》中的相关规定也将落地。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在控制书面作业的同时确保教学效果,是家长、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短期应试的角度,适当布置书面作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但从学生长远的发展看,小学阶段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海口市长滨小学校长王先云看来,落实这项政策的前提,是家长、老师要转变观念,“学生的发展是一场马拉松,拥有健全的身心状态,是跑好这场人生马拉松的关键。”
王先云认为,不留或少留书面作业,这是在做必要的“减法”,但有“减”就要有“加”。如果只“减”不“加”,学生的学习效果上不去,学校的教学质量上不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就实现不了。
“要做好‘加法’,首先是课堂教学效率要提升,要彻底改变教师讲授为主的倾向,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教为学服务,切实落实讲练结合,做到精讲多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减负的关键。其次,可以增加体育作业、劳动作业和口头分享作业。比如,学生回家后,可以将一天的学习收获讲给父母听,或者将看过的书的内容讲给父母听,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习。”王先云建议。
在创新作业形式方面,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副校长梁彩娥早有尝试。近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一直在学生中开展“每日一题讲解”的教学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具体而言,就是让学生们每天回家后挑选一道数学题,当自己的“数学老师”,把解题思路写出来。整个过程由家长拍摄视频,并传到班级微信群里。
“与其让学生们重复做很多题,不如让他们精讲学透一道题。”梁彩娥说,练习题的讲解包含理解题意、说思路、解题过程、解题方法归纳、知识延伸5部分。如果想获得好的评价,必须花时间精心准备。“和单纯完成书面作业相比,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让数学思维可视化。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除了数学思维,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都能获得提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