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湾区既是临海向洋的地理概念,也是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湾区潮涌千帆竞——写在《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4周年前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1-05-17 14:53

image.png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放眼全球,湾区既是临海向洋的地理概念,也是备受瞩目的经济现象。

在这里,有具有全球第一的港口吞吐量和世界级机场集群,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6亿吨、机场旅客运送能力超过2亿人次,相当于3分钟就驶出一艘万吨巨轮,1分钟起降一架客机。

在这里,有5.6万平方公里和8000多万人口,2020年创造经济总量超11万亿元,相当于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创造了全国12%的GDP,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经济体,可入列全球十强。

这里,正是中国第一湾——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这件大事办好。

与会者走过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人才智力展区(2021年4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从协议规划,到蓝图铺展。近4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成为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逐浪前行。

潮涌大湾,千帆竞渡,这里有大机遇、大未来。

(一)希望的热土——从起步到发力,这里有看得见的发展,感受到的活力,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秒都在发生新变化

生于佛山,长在香港,学在美国,80后“学霸”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潘洪辉最终选择回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

“父亲说,他今后没办法跟孙子交流,因为小孩子不会说中文。”这是他萌生回国念头的最初原因,而中国经济展现出的活力,尤其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更坚定了他回国选择。

2012年,他加入了一家国内大型生物制药企业;2018年,他回到母亲故乡——中山市,落户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创立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已从初创12人发展到现在100多人,赢得国内外近百家生物技术企业客户的信赖。

投身大湾区!

如今,在香港流行这样一句话:跨过深圳河,天地更广阔。

吸引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背后,是一张通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蓝图。

这是2018年10月25日拍摄的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大湾区魅力何在?

在世界版图上,粤港澳大湾区与美国旧金山湾、纽约湾、日本东京湾并称为世界四大湾区,这些湾区是全球经济最发达、最开放、最活跃的地区。

在夜景卫星图上,珠江入海口,这片中国灯光分外璀璨的区域囊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是中国开放水平最高、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对比其他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优势。

它的面积相当于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总和;人口是其他三大湾区人口总和;除采矿业外,其他所有工业体系一应俱全;最特殊的是,它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

历经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扩大深化,这一区域坐拥明显区位优势,累积了雄厚经济实力,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大湾区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支持。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就来到广东。他指出,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从2018年3月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到2018年10月视察广东,再到2020年10月再次到广东视察,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对大湾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视察香港特别行政区。2014年12月19日至20日、2019年12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来到澳门出席系列活动并进行视察。

领航定向、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年来快速推进,在当前风高浪急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交出一份靓丽的“湾区答卷”——

到2020年底,大湾区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广东珠三角经济总量近9万亿元人民币、香港约2.7万亿港元、澳门约1944亿澳门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经济总量与意大利、加拿大、韩国不相上下,高于旧金山湾区;广东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

在大湾区,一个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正越织越密,“1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

160公里/小时!4月20日,随着最后一个钢轨接头焊接成功,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实现全线长轨贯通。

这条“粤港澳大湾区最快地铁线”的最高设计时速刷新了全国纪录,将广州市中心到南沙的时间从现在一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以前从香港到广州来一趟,至少4个小时,如今可方便多了。”李剑禧是在广州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创业的香港青年,他的太太孙嘉晞是广州姑娘,几年前两人喜结良缘。便利的交通条件不仅解决了两地奔波,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来广州创业的想法。

中铁十一局轨道焊机在焊接广州地铁18号线首通段最后一个钢轨接头(2021年4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目前,大湾区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伴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在大湾区核心区,每百平方公里拥有8.9公里高速公路,高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

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位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学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近期,致力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在这里落地。

不仅是深圳湾实验室。

位于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投入运行、中科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惠州动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有序推进,一批重大创新载体正在这里拔地而起,大湾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这是2021年4月21日在东莞松山湖拍摄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大湾区与北京、上海同为国家布局的三大国际科创中心。

为创新汇聚人才,大湾区全面实施境外高端紧缺人才所得税优惠政策,实际税负水平与港澳趋同,珠三角9市累计发放个税补贴23.9亿元,引进近9000名境外创新人才。

在大湾区,各城市握指成拳、组团发展,“城市圈引擎”呼之欲出——

大湾区之“大”在于城市优势之“大”,11个城市中就有4个城市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各个城市都具特色定位。大湾区“9+2”城市群中,“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等城市团组已成为大湾区最为熟悉和常见的热点名词。

清晨,“广佛候鸟”从佛山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家中出发,乘坐地铁到广州的珠江新城,用时不到1小时……广州、佛山,两个超万亿元GDP城市已然无缝接轨,广佛地铁日客运量已超50万人次。

顶层设计、统筹布局、错位竞争、组团发展、协同并进、形成合力——数据显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构建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快速发展的完备政策体系,为大湾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与动能。

“丰富而完整的政策体系,为粤港澳三地突破差异、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也为大湾区内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劲动力。”暨南大学经纬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院教授覃成林说。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说,经过近4年努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和勃勃生机。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旭东 韩洁 李凯 王攀 刘开雄]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