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无线网络的提速,使得“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的使用者越来越多。诈骗分子也随之而来,他们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中的一些功能,获取受害者的信息,进而实施诈骗。近段时间以来,江苏、山东、西藏相继出现了利用“网络视频会议”软件中“共享屏幕”功能实施新型通讯网络诈骗。
警惕“共享屏幕”新型诈骗手段
利用网络会议软件隔空盗刷
电话里,诈骗分子正在假扮快递物流公司客服,以网购快递丢失给用户赔偿为由,诱导受害者下载网络会议软件 ,进行诈骗。不久前 ,山东淄博的李女士就遭遇了类似诈骗。
李女士说,诈骗分子将她拉进网络视频会议房间 里,这里既有自称的快递公司赔付专员,还有所谓银监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诱导李女士打开网络会议软件中“共享屏幕”。
李女士回忆说,点击了诈骗分子提供的链接后,被提示需要验证支付宝账户信息,随后手机便接收到转账验证码。 还没来得及多想,李女士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相继转走了13万元。
“共享屏幕”遭钻空
手机支付密码被偷窥
记者从国家反诈中心获悉,近段时间以来,网络视频会议软件被通讯网络诈骗频繁利用,其中“共享屏幕”成为诈骗分子偷窥用户隐私信息的手段 。而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网络会议软件中普遍提供了“共享屏幕”功能,但在安全设置、隐私保护等方面,都存在隐患,亟待加强防范。
记者和网络安全工程师对下载量较大的近十款网络会议软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共享屏幕”功能开启时,用户即使将手机网络会议界面切换出去,手机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实时传递给网络会议中的其它用户。
网络安全工程师 葛健: 每一步操作都会在屏幕共享中出现。随便进行任何操作,诈骗端的屏幕上都能看到,比如收到短信,诈骗端能看到短信信息。
“共享屏幕”中,除了手机短信等重要的个人隐私被诈骗分子轻松捕获,用户重要的支付密码,也会被一览无余地展示给诈骗分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