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七日上午,两只海南长臂猿在霸王岭片区斧头岭附近的树上玩耍。记者 曾毓慧 摄
B
绵绵呵护猿丁兴
“从体型来看,这只黑猿还是幼猿,不足3岁,对陌生人的好奇心比较重,这只母猿是这个种群的‘带路人’,可能是对我们这身衣服太熟悉了,平时它们几乎不怕生,但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很高。”李文永说。
林清告诉记者,C群是海南长臂猿其中最大的一个种群,目前共有8只,家族成员也最稳定,其中2只为成年雄猿,2只为成年雌猿,还有1只毛发刚转为黑色的青年雄猿,其余3只均是3岁以下的幼猿。
监测队员向记者一行作了科普:海南长臂猿毛发的颜色在生长过程会所有变化,当长至八九岁成年时,若毛发为黑色是雄猿,若变为棕色或黄褐色则是雌猿。
环顾白锥监测点四周,不乏南酸枣、白肉榕、小叶胭脂等长臂猿爱吃的浆果类食物,但让李文永与林清颇为费解的是,自这两只海南长臂猿攀援远去后,并未见到C群另外6只海南长臂猿前来。
大伙不敢出声,担心惊扰到可能就在附近的猿群,或屏声静待,或是小心翼翼地在附近四处搜索,但一个多小时过去,仍然未见“雨林精灵”的踪迹。
临近中午,正当大伙准备撤离据点时,突然,头顶上方10余米高处接连有几只海南长臂猿攀援而过
“两只,都是幼猿!”“又来了!”……监测队员与记者一行松了一口气,更大伙让惊喜的是,有好几只海南长臂猿都在该监测点附近的树上停留片刻,并在摄像机镜头前展示了倒钩等动作。
“近10年来,C群以间隔2年的频率已连续生育四轮了,按理说今年应该要生出新幼猿,但我们还没发现。”林清说,好在近两年来其余3个种群均有幼猿出生,并于去年在青松乡打炳村附近衍生了第5个种群。
今年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发现,海南长臂猿B群和D群各新增一只婴猿,持续监测显示这两只婴猿健康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至此,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增至5群共计35只。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南长臂猿种群恢复势头良好,但海南长臂猿仍是全世界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未来5年内,海南有关部门将协同建立专职、专业监测队伍和监测体系,通过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合作和联合攻关开展系统研究,让这一“雨林精灵”更好地繁衍生息,也能让更多人感受它们的神奇魅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