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湖北十堰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给我市敲响了安全警钟。”覃俊介绍,为排查消除隐患,在抽查燃气企业时,发现全市457户工商用户存在燃气泄漏报警器到期未检测问题,该问题若不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危及群众和市场主体的生产生活。为此,市应急管理局对逾期未检的燃气工商用户逐户核查登记,同时联动各区政府与民生燃气公司,仅用时7天就完成457户工商用户1220个燃气报警器的检测全覆盖工作。
安全防范,事无巨细。目前,我市正突出抓好水上运输、渔业船舶、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旅游、城镇燃气、涉电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以及国务院、省考核巡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在排查、整改中上台阶。
此外,海口将建立健全专家库,发挥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加强应急实战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我市能科学决策、快速处置,把影响损失降到最低。
打通应急“最后一公里”
除了政府部门所做的努力,社会及民间团体也在不断发挥着应急救援能力与协同能力,为全市安全发展注入动能。
万绿园内的应急避难场所引导牌。王程龙 摄
日前,为做好全省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基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体系,首批海南省基层社区应急能力体系建设(海口试点)培训班在秀英区港口社区开班。“此次培训班为期6天,涵盖4个区6个基层社区。”海口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卢定安介绍,此次培训中,上海联合减灾与应急管理促进中心将对社区风险评估、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防灾减灾、现场初级医疗急救和社区应急救援装备使用和管理等内容进行培训。
基层应急是灾害风险和损失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防线。我市走进社区与居民面对面进行培训,是打通应急能力“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通过社区培训,我会将此次防灾、避险、减灾等知识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社区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参加培训的港口社区工作人员说。
在校园中,自救知识也围绕在学生身边。“同学们,在暴雨天气下,我们在家或者在户外会存在哪些风险?”近日,在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海甸校区)的礼堂内,一场汛涝自救应急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引得同学们争相参与。活动以知识互动问答、专家解答、现场操作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宣传应急救援知识,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海南是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每年5月至11月是海南的主汛期,也是台风暴雨洪水出现频率最高的时间。”邱阿宇介绍,在遭遇极端天气时,让学生与群众学会应急自救,显得尤为重要。
为做好基层群众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完善社会协同能力,近年来,海口共有20所学校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今年琼山区铁桥社区、秀英区海榆西社区、龙华区万绿园社区等3个社区被国家命名为2020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截至目前,海口共有31个社区被命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万绿园不仅是座热带海滨生态风景公园,还是海口的应急避难场所还是海口的应急避难场所。王程龙 摄
如今,我市正充分发挥社区主抓,辖区共建单位、物业公司以及小区楼组长共同配合机制,对全市各灾害点、危险源进行排查,并针对社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建立档案,为减灾救援工作提供信息和数据依据,不断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