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人们对健康、饮食等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给了流言可乘之机。近日,一波谣言披着学术研究或权威组织的名头混进微信朋友圈——
电饭煲是肝癌“催化剂”、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平均长寿15到20年、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得胃癌、中国屯粮致全球粮荒……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1月谣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电饭煲是肝癌“催化剂”?
真相:合格产品不会有致癌风险
“世卫组织呼吁:停止使用电饭煲,其或是肝病的诱因,别不在意”“停止使用电饭煲,它或是肝癌的‘催化剂’”……近日,诸如此类的流言将电饭煲送上热门话题榜。
电饭煲到底是不是人类健康杀手?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鲁钢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电饭煲内胆的制作材料,是用质量合格的聚四氟乙烯制作而成的特氟龙,是不会有致癌风险的。”
鲁钢介绍,特氟龙具有抗酸碱、抗各种有机溶剂的特点,几乎不溶于所有的溶剂,即使被置于煮沸的王水中,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不过,鲁钢并不讳言,制作特氟龙的聚四氟乙烯中有疑似致癌的物质,但含量微乎其微。
“合成聚四氟乙烯时会用到一种叫做全氟辛酸铵的表面活性剂,这个物质是疑似致癌物,但它的用量很少,且聚四氟乙烯成品在出厂前会经过大量的水冲洗,之后全氟辛酸铵的含量会变得极少,甚至完全没有。”鲁钢说,此外聚四氟乙烯还要经过高温处理,才会变成特氟龙,在这个过程中,全氟辛酸铵还会被进一步消除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