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产品的成功让刘培超有了自信,他决定放弃眼下作坊式的工作方式,成立自己的公司“越疆”,把事业做大,朝着“用技术创新树立民族工业品牌”方向努力。
越疆刚成立,便站在十字路口。一条路是像多数创业团队那样,专做智能硬件,挣快钱。另一条路是在现有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精度,研发工业级机械臂。大多数投资人和合伙人都希望走前一条路,但刘培超决定走后一条,因为工业机械臂是制造业升级的关键,而这一领域的国产品牌寥寥无几,且关键零部件80%依赖进口。
曾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技术总监郎需林深知技术的难度、投入的风险,所以反对声最大。“咱们当初来深圳创业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造出能替代进口的国产机械臂吗?现在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如不坚持,将来会后悔的。”平常爱笑的刘培超,此时异常严肃。
那段时间,他四处奔走,极力游说优秀的人才前来加盟,电话打爆,口舌费尽。更难说动的还是投资人。面对各种质疑,刘培超没有动摇。
漫长的研发过程就像刘培超爱跑的马拉松,特别考验耐力。在成功将动力学算法应用在工业机械臂上后,他又开始琢磨:机械臂上有六个轴,每个轴都有电机,每个电机都需要一个伺服驱动,再加上控制器,整个机箱有电冰箱那么大。能否用一个伺服驱动来拖六个电机,然后再将其与控制器高度集成呢?
得知有中国企业正在研发这种轻量化的工业机械臂,国外同款机械臂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迅速从20多万元降到12万元。
外国人可真“贼”啊!目的就是要挫败中国同行的热情,长期占领中国市场。“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刘培超暗暗发狠,夜以继日地专注技术攻关。团队画过的图纸,摞起来有1米多高;团队写过的代码,加起来有几百万行。闭关三年,不闻窗外。2018年3月,越疆研发的工业机械臂终于量化投产,机箱只有电脑主机那么大,价格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
这几年,刘培超一直沉浸在机械臂的世界里,带领团队累计申请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产权1140项,其中PCT国际专利35项、中国专利817项,填补了桌面级机械臂行业的多项技术空白。他本人则先后获评深圳市十佳创业英才、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深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不管业务取得多大进展、个人获得多少荣誉,总是穿件黑T恤、爱泡测试间的刘培超都是淡然一笑:“我要让国产机械臂更聪明,做到有感知、能思考、会决策。”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