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租赁住房,“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习近平
【故事】
9月27日凌晨两点,孙玉龙忙完一天的工作,骑行大约15分钟回到了上海市松江区有巢国际公寓社区泗泾店的住所。
“住处离我单位很近,不到3公里。”回到家,孙玉龙卸下了一天的疲劳。大学毕业后就到上海打拼的他,目前在一家服务咨询类企业工作。
有巢国际公寓社区泗泾店属于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孙玉龙告诉记者,刚工作时,他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一室户,月租金3600元,“后来得知上海有专门针对新市民、青年人推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比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便宜至少10%。我就赶紧在网上找,实地考察,一眼看中了现在的房子,月租金不到2600元。”
面积约35平方米,独立卫浴,房间配有电视、沙发、洗衣机、冰箱等生活用品,社区有篮球场、健身房、自习室等配套设施……“社区还有管家服务,下雨天能帮忙关窗收衣服。”孙玉龙说,“这样的居住品质和环境,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拼事业。”
2022年初,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对象不限户籍、不设收入线,只要在上海市合法就业且住房困难的在职人员均可申请。
【数说十年变化】
我国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多主体、多渠道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2021年、2022年,全国建设筹集33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可解决近1000万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困难。此外,公租房运营管理不断加强,实物供给数量显著增加,货币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到2021年底,38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了公租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