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此后有关各方作出各种分析和解读,调查过程中也不断有人爆料,但事件真相至今没有浮出水面。
   
 您当前的位置 : 国际新闻>

北溪“疑云”一周年 为何真相仍难明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9-26 09:58

新华社柏林9月25日电 (国际观察)北溪“疑云”一周年 为何真相仍难明

新华社记者李超

一年前,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事件,此后有关各方作出各种分析和解读,调查过程中也不断有人爆料,但事件真相至今没有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指出,对于欧洲国家而言,北溪事件调查存在敏感问题,即使查出真相也很难公布。欧洲已成为这起事件的最大受害者,经济遭受重创,对美国依赖加深,要实现“战略自主”恐将更加困难。

三种说法 扑朔迷离

去年9月26日,连接俄罗斯和德国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发生爆炸泄漏,无法使用。事件发生后,各方基本认定爆炸系人为破坏。关于谁是幕后黑手,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这张丹麦国防部2022年9月27日发布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一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新华社发(丹麦国防部供图)

事发初期,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纷纷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方通过炸毁管道切断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以威胁欧洲。俄方对此坚决否认,认为爆炸事件背后有“西方的痕迹”。不少分析指出,俄方要切断供应只需关闭管道阀门即可,保留管道还能以恢复供气为筹码与欧洲讨价还价。指责俄罗斯的说法此后逐渐平息。

第二种说法指向美国。今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爆料,“北溪”管道被炸是美方所为。先是美海军派多名潜水员安放爆炸物,数月后再由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引爆炸药。赫什还提供了很多细节。美国希望拉住欧洲国家共同对抗俄罗斯,切断俄欧特别是俄德之间密切的能源合作关系,且具有实施此种破坏活动的能力。因此这一说法获得不少舆论认同,但美方拒绝承认。

第三种说法指向乌克兰。美国《纽约时报》、德国《明镜》周刊等媒体报道,爆炸事件可能由一个乌克兰团体制造,且乌政府不一定知晓。对此,乌总统泽连斯基称,他并未下令制造这一事件。俄方则认定炸毁“北溪”管道只可能是国家行为,非政府团体很难具备实施这样高难度破坏的能力,西方媒体相关报道是要包庇真凶。

高度敏感 真相难表

爆炸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进展也十分缓慢。三国不久前在致联合国安理会的材料中称,所有调查都尚未完成,且仍然不能确定完成时间。

德国《明镜》周刊指出欧洲国家谨慎态度背后的逻辑:如果幕后黑手是俄罗斯,那么此举是否会被视为战争行为?如果是美国,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终结?如果是乌克兰,那么欧洲国家是否应停止向乌提供武器支持?

尽管德媒小心地提到上述三种可能,但多位专家认为第二种可能性最大。西班牙俄罗斯问题专家何塞普·普伊格塞奇认为,“北溪”事件就是美国导演的,目的是打破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对于调查进展迟缓,俄罗斯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指出,欧洲国家的调查将揭露美国的罪行,但它们并不想招惹美国,而且将美国绳之以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西方长期对此事保持沉默。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一名欧洲外交官的话说,欧洲和北约的政策制定者会面时遵守心照不宣的约定,即“不谈‘北溪’”,深挖事件真相可能得到一个“令人不适”的答案。报道指出,西方国家的官员无意查清爆炸事件的真相,因为他们“宁可不知道”元凶是谁,也不想发现本国的盟友要对爆炸事件承担责任。

经济受挫 “自主”更难

俄罗斯廉价能源输入欧洲的重要通道被毁,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欧洲国家。以德国为例,在失去短期内恢复自俄进口天然气的可能性后,德国将供应来源转向挪威、荷兰、比利时、阿联酋等国。

这是2022年9月14日在德国卢布明拍摄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相关设施。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

与此同时,美国对欧天然气供应也大幅增加。2022年6月,美国向欧洲供应的天然气首次超过俄罗斯。截至今年4月,美国提供了欧盟液化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0%。

尽管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欧洲短期内仍难摆脱能源成本压力。据法国《快报》网站报道,欧盟弃用俄天然气的代价高达8110亿欧元。

此外,能源危机还加快了欧洲企业外流。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出,高气价迫使欧洲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这可能使欧洲进入“新的去工业化时代”。

对此,俄罗斯政治评论员谢尔盖·科尔涅耶夫斯基认为,美国蓄意阻止俄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是因为美方意识到俄欧能源合作将增强欧洲工业潜力,提高欧洲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影响力。

欧洲面临的困境让一些欧洲政治人物重新考虑“战略自主”。德国内政与国土部长南希·费泽表示,“北溪”被炸事件的背后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问题。

但分析人士指出,乌克兰危机已让欧洲在防务和经济上更加依赖美国,再加上欧洲企业在能源危机下向美国转移,欧洲想实现“战略自主”更加困难。如何处理“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结果将考验欧洲国家“战略自主”的决心和能力。正如丹麦奥尔堡大学政治与社会系国际关系学教授李形所说,欧洲人将迎来不得不作出决定的时刻。(参与记者:陈汀、和苗、付一鸣、康逸、胡加齐)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超]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