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生到共生 市民与河流的情感重构
对于居住在河畔十余年的李燕而言,这场活动颠覆了她对五源河的认知。当天她站在河水中,通过脚掌感受着礁石的粗粝、沙粒的绵软与淤泥的温热,这种全新的认知让她由衷感慨:“我迫切想为五源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鳗鱼漫游工作坊”带来的不仅是生态知识的传递,更建立起人与自然的深刻情感联结。当参与者俯身贴近河面,惊喜的发现此起彼伏:火山石上趴着本土花龟,河岸边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蕨,难得一见的点斑隼蟌停驻在水草上,还有清道夫幼鱼、河蚌、蚬、水虿等生物在河水中游弋……这些生动景象让参与者重新认识了五源河丰富的生态系统,也重新发现了身边的自然野趣。
5月11日,在海口五源河举办的活动中,参与群众在观察记录与鳗鱼洄游相关联的细节。记者 石中华 摄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临时移动小组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河畔围谈。参与者围绕个人与五源河“再野化”进程的关系展开讨论:有人分享了自己从“鱼”的视角观察到的河流情况;也有参与者指出,雨天时湿地公园偶有污水异味,折射出五源河流域生态治理仍存在亟待改善的环节。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公众暂时跳出人类的视角,关注那些影响鳗鱼洄游选择的生态细节,从而加深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理解。”蔡雅雯表示,此次“鳗鱼漫游工作坊”不仅是一场有趣的自然探索,更是一次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生动实践,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