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走进了坐落在玉仙东村外的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亭畔江水悠悠、四周绿树环绕,赤柱黄瓦的六角亭内,一座约2米高的花岗岩石碑上雕刻着潭口渡口阻击战简史,历史的书页由此翻开……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精神|1939年2月10日,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日军 打响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02 10:17

铭记历史 传承精神

独立队在潭口渡口的浴血奋战,点燃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潭口一战1个月后,党领导的抗日队伍从300余人迅速扩大到1000余人,步枪800余支,为后续更好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作了军事准备。

“潭口阻击战虽然规模小,但是意义深远,这场战斗提高了抗日队伍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潭口阻击战坚定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保卫琼崖的信心,推动了人民群众团结抗日热潮的形成。同时,也提高了独立队的威信,扩大了琼崖特委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全琼的政治影响。

作为当年的水陆要冲,玉仙东村设立了我党在海南的第一个交通站。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玉仙东村众多群众积极参与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为抗击日寇作出贡献,这些红色故事也在村民们一代代的讲述中得以传承。

毕业回到家乡工作后,冼恩喜以守护红色根脉、弘扬革命精神为己任,他将先辈们的故事、文字整理成册,并担当义务宣讲员,为到访者讲述潭口渡口阻击战历史。经冼恩喜的整理得出,抗日期间,玉仙东村牺牲了11人。“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红色记忆,是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每个玉仙东村人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在冼恩喜整理的文字中,他这样写道。眼下,冼恩喜正积极推动修建村史馆,致力于将玉仙东村的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革命历史不应忘记,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如今的玉仙东村槟榔成林、稻田无垠,其所在的云龙镇也已迈上了发展快车道。近年来,云龙镇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大对红色历史的宣传力度,着力构建红色旅游圈,积极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琼崖抗战大事记

1939年2月10日

凌晨2时30分,侵琼日军乘登陆艇,在天尾港强行登陆,国民党琼崖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第二营营长侯伯明率队阻击。鏖战至当日5时,日军登陆成功。

1939年2月10日

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断定日军将从潭口东进,派独立队第一中队火速赶到潭口渡口,利用地形构筑工事,严阵以待。潭口阻击战大出日军意外,使日军不敢轻视独立队,放慢了进犯进度。

1939年3月

琼崖抗日独立队迅速发展壮大,从改编时的300余人发展到1000余人、800余支步枪、200余支驳壳枪。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扩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总队(简称“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冯白驹任总队长。

1939年6月

琼山县委动员青年报名参加抗日独立总队,大批青年报名参军。树德、演丰、咸来、道崇四个乡就有超过780名青年加入了独立队。

1939年8月

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纵)队在琼山县建立交通情报联络总站,琼山县委也建立起联系各区、各乡、各村的情报联络站。

1939年冬

冯白驹代理琼崖特委书记。

记者 梁冰 整理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李欣 许晶亮]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