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红城湖利用水体和植被覆盖有效降低了温度,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记者 苏弼坤 摄
B 生态绿化升级 编织城市绿色凉网
漫步在秀英区兴华路,道路两旁的高山榕枝繁叶茂,树冠在空中相互交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绿色长廊。市民陈先生走在人行道上感慨,“这条道路真不错,走在树荫下,绿意盎然,清凉得很,心情都跟着舒畅起来。”这得益于秀英区对生态绿化的匠心营造,通过种植重阳木、大叶榄仁等乡土树种,将兴华路、港澳大道、科技大道等多条道路打造成为市民喜爱的林荫长廊。
“今年,秀英区计划逐步改良乔木品种,增加花树比例,并通过修剪提高乔木分支点,在保证通风抗风性的同时延续浓荫。”秀英区园林管理局副局长宋宇佳介绍,该区还将对滨海大道与丽景路交叉口西北角绿地的丽晶园进行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预计7月初进场施工。
丰富的湿地资源是海口独特的“降暑利器”。目前,海口湿地面积32202.38公顷,湿地率达13.32%,拥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湿地公园、5个省级湿地公园和45个湿地保护小区。海口市林业局总工程师任逸文介绍,湿地的空间布局优化了城市风道,促进空气流通,水体和植被覆盖可有效降低地表温度,成为城市“天然空调”。此外,湿地公园的乔木树冠层和植被覆盖区域可有效阻挡部分紫外线,降低城市热辐射强度。
正在实施的海口南渡江河口右岸生态修复项目,通过修复现状驳岸、湿地,构建与城市相连的生态连廊,保护城市大型自然冷源以及河口右岸水系、绿地等滨江开敞空间,形成沿南渡江海口段的城市通风廊道。
小而精的“口袋公园”也在调节着城市的“微气候”。截至2024年底,海口建成174个“口袋公园”,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清凉驿站”。今年,海口将继续新建10个“口袋公园”。7月2日,江东新区江东白驹“口袋公园”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建设单位海口市路桥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刘瑞龙介绍,公园配套建设了便民城市驿站,将为环卫工人、外卖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纳凉、充电的清凉空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