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创新创业舞台,提升工作和生活便利度
海口打造外籍人才逐梦“栖息地”
南洋风情“碰撞”多元文化,百年老街尽显“国际范”。日前,在骑楼老街歌舞剧场举办的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班结业典礼上,十余个国家的50多位外籍人才以歌舞表演、创意展示等形式,为3个多月的学习画上圆满“句号”。
在复兴城举办的海南国际人才政策与资源交流会现场,企业与外籍留学人员进行交流。记者 康登淋 摄
推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实现“一卡多用”;开展聘用外国人单位和外国人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以信用监管实现“容缺后补审批”等服务……近年来,海口用心用情打造外籍人才逐梦“栖息地”,不断提升外籍人才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化程度,让外籍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
贴心服务绽放吸引力
“孵化班不仅让我学到了创业知识,更让我感受到海口对外国人的包容与支持。”在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班结业典礼上,来自摩洛哥的学员亚当从导师手中接过结业证书后动情地说:“这里将成为我逐梦自贸港的创业起点。”
慕名而来的外籍学员,日益壮大的导师团队,是海口以创业帮扶激起外籍人才发展“一池活水”的生动写照。
为助力在琼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海口国际人才之家先后开办了5期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班,举办了50次室内理论课和15次户外实践课,培训外籍学员近200人。“导师采用两种语言授课,便于我们理解和学习。”来自菲律宾的学员沈月婵告诉记者,她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课堂游戏中,体会到了“诚信”对于创业者的重要性。
国际知名歌手查理·普斯(Charlie Puth)巡回演唱会亚洲首站在海口五源河体育场火热举办。记者 苏弼坤 摄
让外籍人员来华工作更便利,关键在于手续的化繁为简。去年以来,市科工信局(海口市外专局)大力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与社会保障卡融合集成工作,并于去年年底首发新版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电子证照。
“现在点开电子社保卡APP,就可以查看工作许可信息,不需要再随身携带实体证件,并且还能享受社保卡‘一卡通’服务,这对于我们长期在海口工作生活的人来说太方便了。”来自英国的David Adrian Janke告诉记者,十多年间,他辗转中国多地,海口日渐便利的创业环境吸引他定居于此。
去年,海口在全省首推“双主体”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将信用等级“四色名单”嵌入政务服务,推动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居留许可有效期趋于一致。同年,省级政务平台“海易办”上线国际服务专区,为外籍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集成政务、营商、旅游、生活等8类主题场景,提供一站式政策资讯和生活指南。同时,“海易办”创新在琼服务“一件事”,将来琼工作、人才认定、企业登记等8个事项“打包”导办,让外籍人士和外资企业享受与本地居民、企业同等的办事便利。
优质环境激活发展力
走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里,时常能看到不同肤色的创业者,来自巴基斯坦的亚辛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海南拉曼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亚辛所在的公司依托自贸港优惠政策,不仅将海外优质干果引入中国市场,还把中国的手机、电器和建筑材料销往全球多地。谈及未来,亚辛满怀憧憬:“我们要把海南特色热带农产品推向全球,为国际农产品交流搭起坚实的桥梁。”
近年来,复兴城产业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凭借完善的创业生态和优质服务,不断拓展国内外“朋友圈”,吸引了众多像亚辛一样的外籍创客与留学生。同时,为给外籍人士打造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海口多部门协同发力,奏响服务升级“协奏曲”。
近期,市委外办联合市旅文局等16个部门聚焦外籍人士在琼工作、生活、旅游中的堵点,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一系列便利化举措相继落地:全市4A级景区实现英文导览100%覆盖,让外籍游客畅游无忧;服务场所增设英文标识、翻译机及涉外窗口,打破语言沟通壁垒;“海汽e行”小程序开通护照购票功能;“投资海口”英文网站新增“海口外国人服务指南”小程序入口……
斯洛伐克人Jan Kerekes(左2)在海口创立国际贸易公司,将斯洛伐克的矿泉水、水果酒等商品引入中国市场。 记者 苏弼坤 摄
斯洛伐克人Jan Kerekes是海口推进外籍人才工作、生活便利化举措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他与合伙人创立了海口全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斯洛伐克的矿泉水、水果酒等商品引入中国市场。今年,该公司携众多展品亮相第五届消博会,收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为欧洲优质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拓展了通道,也让我们得以通过海南自贸港,将中国的健身器材等海外客户感兴趣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Jan Kerekes说,随着海外人士越来越看好海口,他的公司还将目光投向海南旅游赛道,计划向全球推介这片充满魅力的产业热土。
城市形象更具“国际范”
今年端午期间,海甸溪上热闹非凡,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及国内多地的30多支龙舟队伍劈浪竞逐。赛场外,各式各样的非遗展位也成为椰城向世界展示本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我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参加龙舟赛是我人生中的难忘经历。”海口麓岛龙舟队英籍队员Suki在赛后兴奋地说道。
从免税购物节打造全球消费新场景,到端午龙舟赛链接东南亚文化圈,再到坎耶·维斯特试听会掀起海外社交媒体热潮,如今的椰城正以多元维度构建“国际范”城市形象。来自南非的劳拉·尼德兰兹在海口工作生活已7年有余,去年,她从一名媒体从业者转变为中非商业咨询公司创始人。闲暇时,她喜欢漫步在骑楼老街,以本地人的视角沉浸式体验海口的风土人情。劳拉注意到,近年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不断加密,免签政策持续释放红利,出入境愈发便利。同时,海口不断推出的免税购物新场景,也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的全球吸引力。
在2025“口杯”端午龙舟国际邀请赛现场,来自马来西亚的龙舟代表队成员合影留念。记者 孙士杰 摄
允许外资在海南试点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实行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并简化国际游客入境手续;海口推行大型演出审批“一件事”机制,实现一网通办。今年6月,海口入选“2024年度国际传播影响力Top30城市”与“年度潜力上升城市”。市旅文局局长王可表示,海口将加快打造“国际演艺之都”,同时,通过引进国际旅游消费旗舰项目,强化国际宣传合作,持续提升入境游客人数,促进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记者手记
心安之处便是家乡
在全省率先设立“外国人服务综合窗口”,实现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信息共享,实行“并联审批”模式,探索实施外国人才工作许可单向认可措施……近年来,海口持续畅通外籍人才流动渠道,不断提高外国人扎根海口、建设海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再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是海口用心筑就国际人才“栖梦之港”的生动注脚。
海口第五期外籍人才创新创业孵化班结业典礼上,参与表演的国际友人在合影留念。 记者 王子豪 摄
城市需要人才给予的活力,而人才也期盼一个能托举梦想的港湾。在复兴城产业园,有不少外籍创客,他们或力争将海南的热带农产品推向全球,或致力于把远在海外的家乡特产引进中国。眼下,他们的创业梦想正随着海南自贸港政策的落地见效,照进现实。
从一张证件的“蝶变”,到一场国际龙舟赛的共鸣,再到“量身定制”的创业指导,当前,海口正加快优化外籍人才服务管理制度、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心安之处便是家乡!相信随着一揽子人才服务举措的落地见效,越来越多外籍人才将在海口获得“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