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区昌道村积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打造风景优美的庭院,同时发展多种特色化农家体验项目,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资料图)
记者手记
特色化发展让“院景”持续变“钱景”
□记者 邝晓霞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庭院经济为农户开辟了“家门口创业”的新路径。昌道小院探索农家乐、云阁村延伸芳香产业链、雅谭村引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海口部分乡村因地制宜、创新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形成了庭院美、产业兴、村民富的生动实践。
然而,如何让这“方寸之地”真正成为增收的“聚宝盆”,仍需破解发展瓶颈——资源利用不足、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都可能让庭院经济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
要让“院景”持续转化为“钱景”,一是要激发村民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二是要在“特色”上做文章,破解可能存在的同质化瓶颈,从理念、技术、渠道、产业等多维度发力,让“农家闲地”真正成为“增收宝地”。
一方面,可以通过典型示范、效益对比等方式,让村民直观了解庭院经济的收益,组织种养能手分享经验,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激发参与热情,推动村民自主探索可能的庭院经济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同时开展针对性技术培训,让村民既愿意干、又懂得干,还可依托农业科研机构、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定制化技术支持,用技术为农户托底,实现品质与产量的双提升。
在“特色”方面,则要聚焦“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对特色庭院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用地保障等政策支持;鼓励村集体整合闲置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庭院经济从“农户单打独斗”向“多方协同发力”转变。
青砖灰瓦间,瓜果藤蔓里,跳动着最鲜活的乡村脉搏。发展庭院经济的意义,正在于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独一无二的价值。如此,“小家”的庭院才能真正融入“大家”的振兴图景,让乡村既有瓜果飘香的丰饶,又有文化传承的底蕴,更有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盼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