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 持续建设托育服务体系
近年来,针对市民群众的托管需求,海口积极推动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从0—3岁婴幼儿的科学托育到幼儿园至初中阶段的托管,从“城区集中”到“出门即到”,从高费用到低成本,海口“官方带娃”服务正在持续优化,以精细化、人性化举措深入街头巷尾,切实回应了民众的看护和教育需求。
不仅如此,“官方带娃”服务还逐步由城区向镇村铺开。今年7月以来,我市在43个镇(街)同步设立“爱心托管站”,优先服务城乡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新就业群体子女,把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下一步,我市将在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上持续发力,不断扩大公益普惠性服务覆盖范围,让‘幼有所托’惠及更多家庭。”市卫健委人口家庭科科长胡珂介绍,我市目前探索采用“公建民营”模式开设托育服务,减轻群众“入托贵”负担;同时与专业的第三方托育机构合作,以确保服务质量。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推动托育服务从补充形态向品质化供给转变。
记者了解到,作为“康复+托管照护”服务试点城市之一,海口还将探索残疾儿童“康复+托管照护”新模式,切实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
“‘官方带娃’正在成为椰城民生服务的亮点。”海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学管理部副主任赵欣欣认为,“官方带娃”服务不仅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实际困难,还蕴含着塑造城市品牌、增强人才吸引力的深层价值。他建议,海口可通过持续优化课程、建强队伍、整合资源等方式,构建科学化课程体系,深化服务内涵。同时,如采用在职业学校开放实训基地、社区医院开设“小医生课堂”、农业基地设计劳动教育体验课程、省博物馆开发“文物修复体验箱”等方式,我市应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丰富服务场景,让“官方带娃”服务更具特色、更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托稳“小需求” 助力“大未来”
□记者 肖卫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海口“官方带娃”服务的持续深化,本质上是一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民生探索。这探索的“指南针”,始终指向百姓的“急难愁盼”。
曾几何时,暑期“看护难”、托育成本高等问题,如同摆在城市治理面前的民生考题。令人欣慰的是,海口多部门协同发力,聚焦儿童成长需求,以务实举措稳步推进这项惠民工程。
自“官方带娃”服务启动以来,从试点到普及,从普通看护到科学育儿,椰城用一系列扎实举措回应群众关切:一项项惠民政策相继落地,切实兜底民生需求;一个个安全温馨的托管空间,承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个个“家门口”的托管机构,让家长实现就近送托。孩子们绽放的笑颜,成为对“官方带娃”服务最温暖的肯定。
万家安,则一城暖。海口在从“有托处”到“托得好”的探索和实践中,不仅解决了众多家庭的现实困难,更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全龄友好的生活环境。
当前,海口“官方带娃”服务仍面临新的挑战,如场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线上沟通机制有待完善,各托管、托育机构尚未形成联动等。对于这些问题,应进一步总结经验、强化顶层设计,以官方统筹为引领,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更加普惠便民的托育服务体系。
托稳群众“小需求”,助力城市“大未来”。海口将通过打造本土化、精细化的“官方带娃”服务品牌,使其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一张充满温度的城市名片,为引才、留才、育才提供有力支撑。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