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要出门,会不会下雨?”“荔枝快到采摘期了,近期有没有暴雨?”……街头巷尾百姓口中的寻常询问,背后是气象服务与民生福祉的紧密相连。从日常出行到农事安排,从灾害防御到活动保障,近年来海口市气象局将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融入城市发展肌理,用科技力量解码天气“密码”,以贴心服务守护百姓冷暖。
今年以来,海口市气象局聚焦业务提升,在提高气象服务水平上下细功夫,以推进“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抓手,紧扣“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总要求,聚焦海南自贸港建设需求,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让气象服务既接“天气地气”,又连“民生热气”,为海口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7月16日,在海口市综合气象观测站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雨量传感器。记者 康登淋 摄
织密观测网络 提高预警水平
近日,海口市综合气象观测站内,副站长冯经汉站在百叶箱前,仔细检查气温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运行状态,随后又逐一检查雨量传感器等观测设备。“最近强对流天气多,我们要保障设备持续正常运转,避免由于设备问题影响数据精度。”他一边用软布擦拭设备表面一边介绍,观测站的各类设备会自动测量并生成数据,通过光纤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这些看似枯燥的一组组数字,正是精准气象预报的“源头活水”。
科技赋能让气象监测网越织越密。近年来,市气象局不断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以高密度新型观测设备建设推进监测能力提升。目前全市建成了6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3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50个微型气象站、35套积涝站、150个雨量监测站等一系列观测设备,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综合气象观测业务体系。
从地面到高空,从陆地到海洋,一张涵盖农业、交通、环境等多领域的综合气象观测网,正全天候捕捉着海口的“天气脉动”。
“目前降水主要集中在市区、西部和东部乡镇,请大家出行注意安全,带好雨具。”7月24日中午,市民符宇彬点开“海口市气象台”官方微博,查看天气预报信息后,带上雨伞出门。“以前看天气预报只知道哪天有雨,现在看市气象台的微博,能够知道雨在哪下、下多大、下多久,还能看到相关的出行建议,非常实用。”符宇彬说。
精细的气象服务,源于气象预报技术的迭代升级。近年来,市气象局持续推进气象预报业务现代化建设,完善海口短临降水业务系统、海口市城市暴雨内涝风险等级预警系统、海口城市智能交通服务平台等预报系统。“智能网格预报业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能’到‘准’的转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水平显著提高,智能网格预报分辨率达到1公里,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更有‘底气’。”市气象台副台长林正杨介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