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战略发展部招商总监周安然:
以服务为笔擘画招商新图景
8月15日上午,海口江东新区展示中心的玻璃幕墙映着朝阳,呈现一派朝气蓬勃景象。江东新区管理局战略发展部招商总监周安然站在沙盘前,指尖划过标注着功能分区的区域,“封关运作就像按下‘加速键’,让我们的产业航向更加清晰。”
随着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江东新区紧扣“两区一地”发展定位,加快构建“12619”现代服务业体系,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8月15日,在海口江东新区管理局,周安然(左一)在与企业代表对接。记者 孙士杰 摄
精准招商 从政策红利到产业生态的跨越
15日一早,周安然的办公室便亮起了灯。她正在仔细核对一份“招商落地清单”,这是为当天即将到访的一家大宗贸易企业准备的定制方案,包括重点企业可适配的所有政策、园区配套、落地服务等内容,为企业落地提供明确的方向指引,“随着全岛封关运作深入推进,企业对封关后的政策环境关注度显著提升,咨询量持续增加。”
周安然的办公桌上,摊开一份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服务企业清单,记录着她日常工作的轨迹——既要对接企业从洽谈到落地的全流程服务,又要协调解决市场监管、税务等环节的堵点问题。今年上半年,她所在的江东新区招商团队共推动35家重点企业落地,其中包括8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等。
封关运作带来的政策红利,在精准服务中加速显效。“过去企业问得比较多的是‘税收优惠有多少’,现在更聚焦‘封关后如何布局东南亚市场’。”周安然回忆,一家计划开展离岸贸易的企业曾因外汇结算流程犯难,园区通过“离岸贸易+信用监管”机制,高效协调解决了资金池互认问题。这种从“政策工具”到“方案定制”的转变,正是江东新区招商理念升级的生动体现。
产业布局也随之向纵深拓展。从最初的“4+X”产业框架,到如今聚焦“两区一地”发展定位,以“4+X”产业(即临空经济、新金融、消费精品、数字智慧,以及出口型外向型产业)为基础,加快构建具有江东特色的“12619”现代服务业体系,江东新区在临空经济、现代商贸等领域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为园区发展跨境电商、贸易、金融等产业提供有力支撑。”周安然介绍,园区对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打出服务“组合拳”,在区位便利、政策扶持、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注册企业3万余家,48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扎根。
全周期服务 打通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
“每天处理50多条协调信息,复核近百份文件,招商工作既要拼速度,更要重细节。”周安然的电脑里,一份特殊的“问题台账”清晰记录着各项待办事项:某化工企业的危化证办理进度、某跨境公司的大额发票开具需求……上半年,她牵头处理的企业诉求办结率达100%,79件公文核稿、30份上会材料复核零差错,这些琐碎数字背后,是江东新区“企业管家”式服务的温度。
这种服务效能正转化为实打实的发展动能。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上半年,江东新区固投累计突破2000亿元,营收年均增长超40%;更亮眼的是外向型经济指标:离岸贸易额累计136.2亿美元,年均增长107.7%,其创新举措还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以数据标注产业为例,我们不仅引进企业,更联合高校搭建人才培养基地,‘政产教融合’模式成功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周安然说。
人才服务同样是重中之重。“有企业高管曾担心子女入学,我们当即对接教育部门落实政策,目前其已成功申请安居房。”周安然提到《海口江东新区急需紧缺人才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海口江东新区安居房配售条件若干规定》等政策,聚焦引才留才、筑巢引凤,切实为园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封关不是终点,而是我们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新起点。”站在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楼宇间,周安然望着穿梭的商务人士,信心满怀。随着全岛封关运作的深入推进,江东新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迎接发展新机遇。
名词解释“12619”现代服务业体系:即1个现代服务业综合示范区,现代商贸、临空经济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重点产业,19个细分领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