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海口凤潭水库成功下闸蓄水,全市125座水库防洪功能全面恢复,标志着我市水库灾后除险加固及防洪灾害能力恢复提升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不仅为今年汛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更为今后高质量发展构筑了稳固的水安全屏障。
去年9月,超强台风“摩羯”袭击海南,海口水利基础设施遭受破坏。为尽快恢复防洪能力,海口于今年初启动水库灾后修复工程,对125座水库进行全面修复和提升,其中24座病险水库重点实施除险加固。作为演洲河流域最大的调节水库,凤潭水库建于1958年,承担着灌溉、防洪、供水等重要功能,但因年久失修和台风破坏,出现溢洪道开裂、大坝渗漏等问题,成为此次项目中难度最大、任务最艰巨的部分。
“面对紧迫的工期和高温作业等挑战,我们采取超前规划、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增加人员和设备投入等措施,仅用47天就完成了凤潭水库溢洪道重建、大坝防渗加固等核心工程。”8月17日,施工单位中电建水电十局海南永顺公司项目安全总监王堃介绍,项目不仅恢复了凤潭水库的基本功能,还进一步提升了其安全运行标准和流域调节能力。
据悉,我市水库灾后修复工程注重提高水库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全市125座水库安装大坝变形监测、渗流监测、视频监控等现代化设备,并进行智能化联网,实现从人工巡查到智能监测的转变。“过去依靠人力巡查,现在通过远程监控就能实时掌握水库运行状态,大幅提升了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中电建水电十局海南永顺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水库正在加快推进智能化监测设施的安装工作。截至目前,全市125座水库已全部恢复防洪功能,其中包括9座中型水库和116座小型水库,基本覆盖全市防洪关键节点。
“125座水库防洪功能的全面恢复不仅提升了海口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也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提供了坚实的水安全保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依托新建的智能监测系统,加强汛期值守,确保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