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山镇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创新探索“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不仅让闲置土地重新“活”起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秀英区东山镇撂荒地焕发新生机 “稻虾共生”助农增收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26 10:51

8月22日,秀英区东山镇的田间生机盎然:昔日低洼积水的撂荒田,如今稻浪轻摇,水下小龙虾不时探头,一幅“稻虾共生”的生态图景跃然眼前。近年来,东山镇充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创新探索“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依托两者生态互补特性,实现了“一水双收、一田两用、双水双绿、生态高效”的良好效益,不仅让闲置土地重新“活”起来,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image.png

8月21日,东山镇的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打捞小龙虾。记者 石中华 摄

解锁生态富民新“密码”

当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东山镇的“小龙虾生态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基地,青绿的稻叶间,不时有小龙虾从水底跃出,在荡开的圈圈涟漪中,留下一抹灵动的身影。

“你看这水很清,小龙虾在里头觅食。”海口东山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林烈琅蹲下身,拨开稻丛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稻虾养殖综合项目经过近3年发展,规模已从最初的120亩扩展至260亩,还探索出“自繁自养”模式,实现了稻谷与小龙虾的双丰收。

如今,改造后的地块亩产稻谷约500斤,小龙虾养殖更因海南气候凸显反季节优势。“每年二三月份,海南气候适宜,正好填补市场空白。”林烈琅告诉记者,3月份销往内地的小龙虾能卖到80多元一斤,价格十分可观。

林烈琅查看小龙虾生长情况。记者 石中华 摄

借势产业东风扩规模

随着稻虾养殖项目的成功,周边村民也窥见其中的商机。东山镇东苍村村民王达龙2023年来到该基地工作,每月能拿到4000元工资。“以前在市区打工,听说村里搞了稻虾基地,我立马回来应聘,下了班就能陪家人,日子比以前踏实多了。”王达龙说道。

“当前养殖小龙虾的农户较少,主要因为大家没技术、怕风险,东山镇一带采用稻虾共养模式的也较少,村民虽看到效益好却不知如何入手。”林烈琅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计划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000亩,与有土地流转意愿的村民合作,并提供技术指导,凭借技术和苗种优势推动养殖规模扩大。

“我们有技术、有虾苗,扩大规模没问题。”林烈琅对未来充满信心。他期待着更多撂荒地变身“增收田”,让更多村民借着这股产业东风,走上“生态美、腰包鼓”的乡村振兴路。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丽园 陈创淼 蔡翔任] [编辑:陈德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