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开公司 居民得实惠
海口攀丹社区激活“自我造血”幸福动能
9月11日,在海口攀丹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在整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所需的设备。记者 苏弼坤 摄
“待月底‘社区慧服’微信小程序上线后,社区居民租房子、雇家政、找工作等需求,在手机上就能轻松办理。”9月11日,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社区党支部书记符翔兴奋地向记者展示由社区社会企业与中国电信联合开发的社区服务小程序,“届时我们的社区公司业务将进一步扩大,也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贴心便利的服务。”
今年4月,攀丹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社会企业——攀丹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这家“生于社区、服务社区”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为社区引来资金活水,蹚出一条基层治理的新路径。自公司运营以来,营业额已超过30万元,助力社区解决民生实事20余件。
从“等拨款”到“自造血”
“以前社区想花钱办事,要么等财政拨款,要么靠居民凑钱。”符翔介绍,攀丹社区人口多,长期面临民生服务跟不上的困境。为了让社区实现“自我造血”,攀丹社区学习借鉴四川、江苏等地先进经验,成立由社区居委会100%持股的攀丹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办企业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要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公司负责人,符翔明确了社区企业的发展定位:既要按市场规律赚“活钱”,更要把利润用于社区办实事,成为激活基层治理的“新引擎”。
公司成立后,社区摸排辖区困难群体,出资送困难党员家属、残疾人家属代表参加消杀培训,并购置消杀设备,组建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消杀队伍。消杀队承接学校、社区、商场等场所消杀业务,也为困难家庭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短短几个月,消杀队的订单金额已超30万元,业务延伸至周边多个社区。
今年7月,社区公司协调联建单位空置场地打造攀丹社区公益夜市,夜市设置了68个摊位,能提供13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每个摊位每月仅收取几百元管理费,既拓宽了居民就业增收渠道,又解决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治理痛点,还为社区公司带来营收,可谓“一举多得”。
公司收益惠及辖区居民
社区企业不仅是经营主体,更是基层治理的“活力纽带”。符翔介绍,社区公司的营业收入,50%用于维持自身发展,另外50%注入社区“公益资金池”,让每一分收益都用到居民“心坎上”。
有了公益资金,社区也迎来了新变化。此前,林苑小区的灭火器老化失效,存在安全隐患。不久前,社区利用公益资金为该小区购置了60个新灭火器,还免费开展消杀,为居民筑起安全防线。今年以来截至目前,社区已合理利用公益资金,推动20余件民生微实事落地,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区的变化也点燃了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现在社区有事,大家都愿意出谋划策、出工出力,邻里更亲了。”林苑小区居民郑敏感慨道。
下一步,攀丹社区公司将通过“社区慧服”微信小程序,将托育、养老、租房、家政等更多便民服务引入社区。“我们将推动社区企业经营更加规范化,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全,让居民‘供给不出圈、就业不出圈、生活不出圈’。”符翔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