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学堂、警茶局、高速路服务区安全角……
交通安全宣传“走新”又“走心”
外籍旅客体验“警茶局”后,为创意活动点赞。记者 高潮 摄
一张木桌、几张板凳、一套简易播放设备……在海口主要交通路口,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临时摊位”,这是海口公安交警创新宣教模式,精心打造的“马路学堂”。
今年以来,海口公安交警推出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的创新举措,从路口的“马路学堂”到老街的“警茶局”,再到高速路服务区的“安全角”,多样化的普法形式推动交通安全宣传从传统“说教式”向沉浸“体验式”转变,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路口变身安全教育新阵地
10月21日早高峰,海秀东路彩虹天桥路段车流如织。市民李先生因驾驶涉嫌套用他人号牌的电动自行车被执勤交警拦下。起初他情绪激动,反复辩解对号牌问题不知情。交警并未立即开具罚单,而是将他引导至路旁的“马路学堂”。
在这里,李先生观看了一段关于套牌车危害的警示片。视频中,受害者家属声泪俱下的控诉、监控画面里套牌车违法引发的惨烈事故让其深受触动。“以前只觉得套牌是小事,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以后不敢再犯了!”李先生诚恳地说。
如今,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教育式执法场景,在海口各主要路口已成为常态,“马路学堂”成为广受认可的安全教育新阵地。对于骑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违反交通信号灯等轻微违法行为,执勤交警会邀请当事人成为“学堂”学员,为其提供个性化“教育清单”:或化身“交通志愿者”参与现场劝导,或观看事故警示片,或抄写交通法规并签订安全承诺书。
“从单一处罚到现场教学,我们着力推动交通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马路学堂”开办以来,已对超过5000人次的轻微交通违法者开展教育,相关人员二次违法率明显低于传统处罚模式。
10月21日,在海秀东路彩虹天桥路段,市民在“马路学堂”签订安全承诺书。记者 孙士杰 摄
打造市井间普法新场景
创新普法教育的触角,正从交通路口不断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海口骑楼老街迎来一家特殊“茶馆”——由海口公安交警设立的“警茶局”。这家不售茶、只赠饮的特色茶馆,以“扫码答题获茶饮”的创新方式,将交通安全普法教育融入市民游客的假期生活。
“请先扫码答题,达到60分以上即可获得我们特调的‘警茶’。”10月7日的活动现场,交警化身“店小二”,热情引导过往市民游客扫码参与答题。题目围绕电动车头盔佩戴、机动车行车安全等生活化内容,让参与者在轻松闯关中巩固交通安全知识。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游客马克在导游协助下答对所有题目,举起“警茶”连连称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不仅学会了识别中国交通标志,更认识到骑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对安全出行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在G98环岛高速公路龙桥服务区,集“便民服务”与“执法保障”于一体的海口公安交管服务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服务站内,司乘人员不仅能高效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违法处理查询等高频车驾管业务,还能利用休息间隙在安全教育专区观看交通事故警示片、阅读安全宣传折页,便捷获取交通安全知识。高速路服务区的“安全角”,推进实现服务与宣教的有机融合。
从十字路口到老街一角,从传统说教到创新体验,海口公安交警用智慧和创意构建起立体化、场景化的交通安全宣传网络。“我们希望借助这些创新形式,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将交通安全理念真正融入市民日常出行。”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