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持续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路网“脉络通” 城市“气血活”

“十四五”期间,海口全面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构建起辐射全球、覆盖城乡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其中,市郊列车串联起主城区与周边城镇,打造“半小时通勤圈”;公交系统加速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织密群众出行保障网;海口航空枢纽持续拓展国际航线版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进行多项智能化改造升级……从轨道上的都市圈到通达全球的航线网,海口正着力以交通先行赋能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全域升级 出行更畅通
“以前从海口东站到火车站,动车班次较少、公交耗时长,市郊列车开通后,站内换乘只需 10分钟,速度快、舒适度高,解决了出行难题。”市民韩先生的体验,展现了市郊列车对跨区域通勤的支撑作用。海口车务段列车长李丹妮告诉记者,市郊列车不仅服务本地居民,更成为外省游客的“城市观光专列”,沿途的城郊风光与便捷换乘体验,让众多游客赞不绝口。

海口市郊列车有序运行,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跨区域通勤体验。记者 苏弼坤 摄
“十四五”期间,海口加速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市郊列车与智慧微公交的协同发展,成为提升市民出行品质、畅通城市“微循环”的关键抓手,市民的日常生活愈发便捷高效,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在持续增强。
海口市郊列车自2019年开通以来,以“公交化”运营模式串联起主城区与周边城镇,形成“半小时通勤圈”,日均开行对数从初期的13对增至65对,覆盖海口站、海口东站、美兰站等核心枢纽。列车采用动车组与城轨地铁技术融合设计,最高时速160公里,快起快停、载客量大,全列额定载客653人,最大载客量达860人。车厢内,行李架、电源插座、爱心座椅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让市民的通勤之路更加暖心。
如果说市郊列车连接着城市的“大动脉”,微公交则着重畅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2024年推出的海口智慧微公交,正不断填补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盲区。在桂林洋大学城、西海岸等传统公交薄弱区域,“区域微公交+线路微公交”双模式的实施,使公共交通服务范围超70平方公里。海口公交公司运营部经理李国安介绍,新海港旅客下船后,可直接呼叫微公交直达高铁站,实现跨海交通无缝衔接。此外,秀英区长滨小学、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等新增区域也设置了简易站点,真正实现“公交开到家门口”。
创新赋能 发展添动力
在海口,交通领域的创新举措正以蓬勃之势展开,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其中,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东货站改造与公交特色专线开通,成为“十四五”规划下交通创新的生动注脚。
走进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东货站改造工程现场,智能化改造升级的成果令人眼前一亮。这里新增了智能查验线体、海关专用判图室、开拆查验室等功能区域,实现了监管流程的集约化与信息化。“改造后货站功能更全面,能吸引更多快递公司、货代企业在此开展业务。这一改造不仅提升了海口航空口岸监管效能,还完善了航空物流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累计开通的境外客运航线已达39条,将海口与19个国家及地区、23座城市紧密相连。
视线转向城市街道,海口公交的特色专线同样亮点纷呈。为提高适老化交通出行服务水平,落实中小学生优惠乘车政策,海口持续推出多条“适老”和“通学”主题公交线路。

在钟楼公交车站,市民准备搭乘18路敬老爱老公交专线。记者 苏弼坤 摄
海口公交公司53路公交司机吴川源告诉记者,“适老”专线途经公园、医院、农贸市场等老年乘客出行频率较高的区域,使用低地板及低入口公交车辆,配置老弱病残孕优先座位,落实老年人优先优惠乘车政策。“我还会在车上准备一些便民物品,像晕车药、塑料袋等,以备乘客不时之需。”吴川源补充道。
此外,为了让孩子们的上学路更加安全、温馨,自去年6月以来,我市陆续开通“通学”主题线路10条,配置公交运力143辆,将特色专线打造成公交服务品牌。“通学”专线覆盖多所学校,司乘人员经过专项培训,可有效减轻家长接送负担,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截至目前,“通学”主题线路累计运送学生近45万人次。
绿色领航 低碳践于行
绿色,正成为海口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海口交通领域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绿色发展方面,海南航空总签派师孙启永介绍,早在2018年,海南航空已自主研发能源与碳资产管理平台,可数字化精准管控碳排放,每年可推动公司各类减碳项目减少碳排放超过25万吨。11月1日,海南航空全新空客A330飞机从法国飞回海口途中,已加注5%的SAF燃料,以实际行动践行低碳飞行。

近日,海南航空全新空客A330飞机从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起飞。该飞机燃油效率大幅提升,有效践行低碳飞行。记者 苏弼坤 摄
近年来,海南航空持续推动绿色航空体系建设,围绕飞机深度减重、航班精细化管理、飞行节油操作、地面零碳管控等关键环节,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立体碳排放管理网络。
海口公交的绿色转型成果斐然。如今,海口1500余辆公交已实现100%新能源化,一辆辆崭新的电动公交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它们以清洁电力为动力,零排放、低噪音,不仅有利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也为市民带来了更安静、舒适的出行体验。

海口“微公交”有效填补传统公交服务盲区,实现“公交开到家门口”。记者 苏弼坤 摄
在物流运输环节,绿源系列新能源甲板货船成为新亮点。绿源1号、2号已投入使用,凭借高效能源利用和稳定性能,在货物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将投入使用的绿源6号、9号甲板货船,在续航能力、载货量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将进一步提升物流运输的绿色化水平。
海口交通领域的这些绿色实践,正是“十四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从天空到陆地,从公共交通到物流运输,海口正以实际行动推动交通行业的绿色转型,绘就绿色发展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
未来正来 且行且盼
在“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海口交通以破竹之势,勾勒出了一幅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壮阔图景。海陆空多维联动,不仅让城市的“脉络”更加畅通,也让市民的生活品质跃上新台阶。
从市郊列车穿梭的“半小时通勤圈”,到智慧微公交织就的便民出行网,海口的交通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满足市民对便捷出行的需求。美兰机场的智能化改造,更将海口与世界的距离拉近,为自贸港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色,已成为海口交通发展的鲜明底色。无论是公交系统的全面新能源化,还是航空领域减碳项目的深入实施,都彰显着海口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这不仅是对环境的负责,更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海口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未来远不止于此。我们期待,在智慧化、绿色化的基础上,海口交通能进一步实现精细化、人性化发展;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海口的每一条道路都能发挥出更大效能;交通服务品质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能让市民在每一次出行中都感受到更贴心的温暖与关怀。
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未来正在加速到来,它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创新的步伐引领未来,我们对此满怀期待,也充满信心。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