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南岛,孤悬海外,闭塞落后,中原文明视之为蛮荒之地。然而,到了明代,昔日的蛮荒之地突然变成地灵人杰、人文荟萃的琼台福地,邱浚、海瑞、钟芳、王佐、王弘诲……这些海南籍的名宦巨儒,足以使海南人骄傲了整整一个时代,成为海南发展史上一颗颗耀眼夺目的明珠。而这些明珠的培育,非一朝一夕之功,乃是经过唐宋两代大规模的贬官南下传播中原文化种子后才得以孕育而生。
溯本追源,谁是贬谪海南第一官呢?苏轼曾断言为唐顺宗时代福建莆田籍的吴贤秀。笔者对此不敢苛同,查阅《新唐书王义芳传》,可知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王义芳就被贬为吉安丞(吉安即今昌江县昌化镇一带),比吴贤秀早来156年。王义芳在偏僻山区创办学堂,讲授经书,行释奠礼,开化风气,为传播中原礼乐文化第一人。
继王义芳之后第二位被贬来的官员是唐德宗时代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杨炎。杨炎在历史上算是一位开明的经济学家,他主张改革赋税制度,废除“以丁夫为本”的人头税,改行以资产多寡为标准的两税法,被仕豪土绅视为眼中钉,不久被当时的宰相卢杞陷害,公元781年贬为崖州(今琼山)司户。杨炎在路过广西“鬼门关”时面对穷山恶水的前程,不禁仰天长叹:“一去一千里,千之千不还。”
杨炎之后的吴贤秀并不是以贬官身份来琼,这位官至户部侍郎、尚书的老忠臣并未犯怒龙颜,而是到了退休年龄时,顺宗皇帝特赐他“德泽在生民,声名在华夷,勋劳在社稷”之铜牌避世迁琼,居琼山县张吴图都化村。吴贤秀之所以不返回福建原籍,也许是福建崇山峻岭,地少人多。总而言之,吴贤秀的到来,开创了福建人南迁海南的先河。如今海南的汉人大多认为自己的祖根在福建,海南话也因和闽南话相近而划入闽南语系。
晚唐时代有两位宰相都是作为朝廷内部党派之间斗争的失败者被贬至海南。一位是唐顺宗时的丞相韦执谊,是吴贤秀的老乡,参与了王叔文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韦执谊做为改革派核心人物,四处网罗人才,如柳宗元、刘禹锡等大名鼎鼎之文人都是其门徒。可惜支持改革派的唐顺宗在位八个月就病死,支持保守派的唐宪宗即位,第一个就将韦执谊给发配到崖州(今海口琼山)为司户参军,摄理琼郡事。另一位是唐武宗时代的丞相李德裕,在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败北后先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今琼山县),比韦执谊晚来42年。李德裕来琼后曾祭过韦执谊的墓,很是发了一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概。
到了宋代,宋太祖有一条著名的训诫,即“刑不上大夫”,告诫以后的皇子皇孙,凡是大夫以上层次的高官,犯了天大的罪,也不能杀头,最多是放逐了事。于是贬谪官员就成为宋代惩罚官吏的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宋代第一位被贬来海南的是宋太祖时的宰相卢多逊,因触怒龙颜而被全家一锅端发配至崖州古城(今三亚)的水南材。这位卢宰相倒也认命,即来之,则安之,和当地人友好相处,并赋诗赞美水南村如世外桃园:远客杖黎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随之被贬来水南村的宋真宗宰相丁谓就没有那么豁达乐观,这也和他这个人小鸡肚肠有关。他因为一件小事而对恩师寇准宰相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把寇准整得死去活来后贬至雷州,丁谓由此踩着恩师的头登上宰相宝座。但恶有恶报,宋仁宗即位后,丁谓被控与官僚勾结图谋不执等罪而被贬至崖州当司户参军。到了崖州后,他写了一首风凉悲凄的诗,诉说水南村夜听猿啼、早看杜鹃凄凉败落的惨景。不过丁谓来海南后大彻大悟,为当地人传授文化,教人为善,还是做了一些对海南人民有益的事情。
苏轼被贬海南是举世皆知。他官不大,但他是一代文学大师,大师自有大师特立独行的脾气,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给贬至广东惠州后,心里不服气,写了一首诗讥讽朝廷,龙颜再次大怒,索性将其发配至更遥远的海南岛昌化军(今儋州中和镇)。这倒成全了儋州人乃至海南人,海南开天辟地头一回接纳如此尊贵的一代大文豪。昌化军使张中不敢怠慢,安排苏轼及其幼子苏过“住官房,吃官粮”,后来给朝廷查出,苏轼给逐出官房,张中也受到处分。苏轼在当地乡亲的热情帮助下,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盖了一间茅草房,自谓“桄榔庵”。
后人评价认为,中原文化真正在海南广泛传播,是从苏轼贬儋开始。苏轼在贬谪中和镇三年间,不遗余力地推行文化教育,开辟儋州学府,自编讲义,自讲诗书,培养出一大批如姜唐佐、王宵、黎子云、符林等饱学之士,其学风泽及全岛,海南因此而文化日盛,人才辈出。
当北宋蒙受靖康之耻、南宋浑把杭州做汴州之时,位于澄迈老城的古驿站——通潮驿突然热闹起来,4位抗金主战派的忠臣相继被贬来海南。李纲来得最早(公元1129年),回去也最快,仅仅在海南住了6天便遇赦北返;二年后,李光接踵而至,但这位被秦桧恨之入骨的主战派没有李纲那么好的运气,在海南住了十余年,在五公中居琼时间最长,后蒙皇恩召返江洲。赵鼎因力荐岳飞抗金、胡铨因上书朝廷请斩秦桧以谢国人之缘由,于公元1145年双双被贬至吉阳军(今三亚崖城)。赵胡两人在当年卢多逊、丁谓先后居住的崖州水南村安顿下来,创办学堂,传播文化,巩固了汉黎人民之间的友谊。赵鼎绝食身亡后,胡铨作了一首《哭赵鼎》诗,歌颂赵鼎“以身去国故求死,抗议犯颜今独难”的高贵品质。
海南的贬官历史上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皇亲贵胄,他就是元代元英宗时期的亲王图贴睦尔,因卷入宫廷权力倾扎斗争,失败后遭贬至海南。当时这位亲王才17岁,小小年纪便经历人生如此重大波折,他开始看破红尘,笃信佛教,在居所地府城、定安修建了一些佛塔阁庙,为海南文化与宗教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这位亲王毕竟正处青春年华,血气方刚,在海北海南道宣慰使都元帅陈谦亨家造访时,看见一名叫青梅的侍女容貌秀丽,回来后朝思暮想,患了单相思,最后冲破门第俗见,托人前往元帅府求亲。不料这位青梅侍女也许早有意中人,对亲王的求亲婉言谢绝。年轻的亲王感慨万分,写了一首酸溜溜的诗: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银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着青梅价也高。这个故事后来被搬上舞台,成为家喻户晓的琼剧《青梅记》。至于亲王后来回到大都(今北京),最终成为皇帝(即元文宗),那是后话。这位落难公子出身的皇帝念念不忘在海南三年的流谪生活,即位后下诏将他在府城建立的观音阁赐名为大兴禅寺,将定安县升格为南建州。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