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南海风云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诞生始末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 时间:2010-09-17 14:21:45 星期五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深情演绎《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资料图片)

  

  创作于1970年代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最早刊发于《战地新歌》第二辑。词曲作者分别是郑南和刘长安,二人都是广州的文艺工作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在这辑歌曲中选中了这首歌,他热情似火、高亢嘹亮的传唱,使这首歌曲如同插上了矫健的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不管是词曲作者郑南和刘长安,还是演唱者李双江,在创作、演绎《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时候,没有一个到过海南,没有一个见过五指山和万泉河。三个都没看见过海南什么样的人,是如何共同为海南打造了一张早期的名片?这首歌又为何在1987年的春晚重新唱响?本期专题为您解密。

  被称为海南早期名片的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创作于1970年代,最早刊发于《战地新歌》第二辑。说到1970年代的歌坛,《战地新歌》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最早发表于《战地新歌》第二辑

  197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正进行到如火如荼的中期。1972年8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一本歌曲集《战地新歌》,书名出自毛泽东的诗句“战地黄花分外香”,以示这些诞生于“文革”战斗中的新歌比以往的旧歌更“香”。选编这些歌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编者按明确说道,这本歌曲集遵循了毛主席关于“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进行选编的。第一辑前几首歌曲分别是《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

  《战地新歌》的出版,成了当时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此后依惯例每年都出版一本《战地新歌》,一直到1976年共推出了五辑。《战地新歌》中的很多歌曲密切配合政治形势,鼓噪一时,比如1974年的第三辑收入了“文革”政治歌曲的“压卷之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此歌感情干瘪,节奏死板,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广播,群众演唱会上经常高唱,“就是好!就是好!”,喊声几近疯狂,使许多过来人难以忘却。

  但是,在那文艺资源十分匮乏的岁月,在《战地新歌》一至五辑中,一些曲调优美的抒情歌曲仍然在群众中流行开来,比如《阿佤人民唱新歌》《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北京颂歌》等,甚至包括《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这一类歌曲。

  《战地新歌》第二辑开始向全国征稿时,广东省送来了这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词曲作者分别是郑南和刘长安,二人都是广州的文艺工作者。经过一番评审,这首歌入选1973年出版的《战地新歌》第二辑。正是从这一年起,每年的《战地新歌》的出版发行,播放传唱都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所以,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在这辑歌曲中选中了这首歌,他热情似火、高亢嘹亮的传唱,使这首歌曲如同插上了矫健的翅膀,飞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编辑:谢军辉)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